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潁亭留別的結果 展開

潁亭留別

穎亭留別

與故人的分離時,詩人走走停停、頻頻回首,最後索性下了馬車,與朋友臨水而坐,把酒共飲。這裡一切安詳靜謐,放眼望去,天長水闊、無涯無際;自然界萬物自由生長、生生不息、此消彼長。

詩詞原文


潁亭留別》 [金]元好問
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
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
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閑暇。
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
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畫。

註釋


① 分攜:即分手。
②太素:古代對構成宇宙之物質的稱謂,即形成天地萬物的素質。
③元化:大自然的發展變化,猶言“造化”。

譯文


老朋友又一次分別,臨水停泊著歸途的馬車。
天地一片清朗,景物渾然一體。(乾坤,乾之象為天,坤之象為地,故以乾坤稱天地。清眺,謂視野開闊,眺望時眼目清爽遼遠。)
朔風吹過,大雪三日;就這樣吧,生死窮通皆有定,悲歡離合總難免。
九座大山鬱郁青青、山勢險峻、氣韻崢嶸、壁立萬仞而不可凌辱。
清冽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只有微風偶爾掠過時,會在水面上激起淡淡的水紋;身著素羽的鳥兒悠閑自在地在天空中緩緩飛翔,輕輕滑落在長滿青草的水渚。
我歸去的心情如此急迫,自然的景緻卻是如此閑淡有致。
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禁不住把酒臨風,吟詩長嘯。想起在塵世間的勞碌奔波,遠離家鄉的漂泊、知交的零落,悲從中來,仰天長嘆。
戀戀不捨地回頭張望,看到朋友們仍舊佇立長亭,但身影已經模糊不清,終於織進了一片漠漠煙林。

作品鑒賞


詩人以寒波白鳥的悠閑反襯人事之倉猝。“寒波”二句寄託了詩人的嚮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鳥,融入那畫面中去。這意境中也有詩人自我的個性。
其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澹澹”在一些版本中亦寫作“淡淡”)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被借作無我之境的例子。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金代文學家。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文風


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正是金元交替之際,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滅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屬,崛起后征伐四方而滅掉金國。在這樣的大戰亂大動蕩的社會環境里,元好問也經歷著國破家亡,流離逃難的痛苦煎熬。所以,其文繼承唐宋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詞壇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