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直腸炎

潰瘍性直腸炎

潰瘍性直腸炎是指局限於直腸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病變,屬於消化系統疾病。多發生於21~50歲,男性多於女性。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免疫、感染、環境、心理等因素有關。可出現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排便不凈等癥狀。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可合併或併發中毒性巨結腸、腸出血、息肉癌變等。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嚴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潰瘍性直腸炎病因不明,與多種因素有關。
● 遺傳
● ● 單卵雙胎的發病率為6%~16%,雙卵雙胎的發病率為0~5%。
● 感染
● ● 無菌狀態下模型動物不會發生,壞死厭氧擬桿菌、志賀菌、RNA病毒等微生物被認為參與該病的發病。
● 環境因素
● ● 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室內工作及平時活動較少的人群中發病率高。
● 免疫
● ● 常有免疫調節的異常。

癥狀


● 潰瘍性直腸炎主要癥狀是便血,排便次數增多或便秘,可伴有左下腹部不適或疼痛。便中多混有膿性及血性分泌物。

急性期

● 肛門內持續性疼痛,站立或排便時疼痛加劇。
● 糞便中混有膿血,排便前後左下腹疼痛,便后常有餘便感和里急后重。
● 發熱,食慾缺乏,四肢無力。
● 左下腹壓痛。

慢性期

● 便秘與腹瀉交替,糞便混有黏液及膿血。
● 下腹部及骶尾部墜脹酸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腹脹,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消瘦,周身不適,呈慢性病容。

檢查


● 確診潰瘍性直腸炎主要是依據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糞便常規
● ● 主要是為了排除感染性直腸炎。
● 乙狀結腸鏡檢查
● ● 可以明確是否有炎症、息肉、腫瘤或者是潰瘍等相關的疾病,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
● X線鋇劑灌腸檢查
● ● 可以決定病變的性質、程度及範圍,同時除外其他疾病。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效果更好。

診斷


● 醫生診斷潰瘍性直腸炎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確診。
● 可出現腹痛、腹瀉(膿血便)、發燒、體重減輕、四肢無力、食慾缺乏、里急后重等癥狀。
● 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直腸黏膜充血,水腫,表面有黃色或白色膿苔。
● 鋇灌腸X線檢查:急性期見直腸粘膜皺壁粗糙紊亂,有多發潰瘍假性息肉影像,腸管縮短。慢性期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呈鉛管狀改變。

鑒別診斷


● 潰瘍性直腸炎需與急性感染性腸炎、阿米巴腸炎、直腸類癌、直腸息肉、結核性直腸潰瘍、鄰近惡性腫瘤或膿腫侵入直腸、放射性直腸炎等疾病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潰瘍性直腸炎的治療原則是儘早控制發作、維持緩解、預防複發。
● 直腸局部給葯特別有效,如給予栓劑和灌腸劑。
● 也可給予中藥灌腸。
● 保守治療無效時,可給予手術治療。如結直腸全切除、迴腸造口術;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控制性迴腸造口術;結直腸全切除、迴腸肛門小袋吻合術。

危害


● 潰瘍性直腸炎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癥狀,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可合併或併發中毒性結腸擴張、腸出血、息肉癌變等。
● 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嚴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

預后


● 潰瘍性直腸炎治療后的效果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體質等因素有關。
● 本病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勞逸結合,避免勞累。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 應進食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