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城鎮遺址

兩城鎮遺址

兩城鎮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西北,膠日公路(即204國道)以西,兩城鎮政府西北側,同三高速公路以東。

兩城鎮遺址東西約990米,南北約100米,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遺址有約二分之一的範圍與兩城鎮駐地相重疊,重疊部分東至兩城二村、一村村委會以東,南至兩城二村,西至“大姑墩“以西,北部繞過“閻姑墩“直插東部低洼地。遺址地勢西北角最高,向西南、東北傾斜。

1977年,兩城鎮遺址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大遺址保護項目,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發現成人墓和兒童墓50多座,隨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隨葬品豐富,有琢磨精緻的玉鉞、綠松石頭飾和蛋殼陶杯等。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當時快輪制陶技術已相當發達,尤其是薄如蛋殼的黑陶杯工藝高超,代表了中國史前制陶業的最高水平。石器磨製精緻。玉器除鉞外,還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長條形平首圭,上部兩面琢有形態各異的神面形紋,十分精美。
1934年發現,1936年發掘的“兩城鎮遺址”,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2800-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
遺址坐落在東港區兩城鎮西北兩城河岸邊,是一處自東向西逐漸高出平原的漫崗,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其文化堆積為2-5米,上層為春秋文化,下層為龍山文化,先後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玉器和陶器。
兩城鎮遺址
兩城鎮遺址
兩城遺址出土的文化
出土的石器大多磨製精緻,有的還鑽孔。石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斧、錛、鏟、鉞、鑿、九、鐮、箭頭等。骨器以各種式樣的箭頭為多,還有骨制的魚鉤、魚鏢等。
從出土的器物看,龍山文化時期的農業已有了較大的發展與進步。石器骨器的大量使用,是農業生產提高的標誌。另外,建築城牆的發現,反映了原始社會後期掠奪性戰爭的頻繁。這種防禦設施多半是為了防止相鄰部落對財產的掠奪而建造的。
今天的兩城鎮雖然只是一個大村落,但在4000多年前,這裡卻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城、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城。根據歷年考古調查與發掘,兩城遺址方圓1000米,總面積在100萬平方米左右,是目前所見龍山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的城市聚落之一,有菊花廟等遺跡。

歷史沿革


1934年,兩城鎮遺址被發現。
1936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兩城鎮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
1958年,山東省文化局對兩城鎮遺址進行了全面勘測和試掘,開探溝2條,揭露面積40平方米,清理了一座兒童墓。
199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大學考古系、美國耶魯大學、芝加哥歷史博物館等連續6年對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周邊地區進行了區域性調查。
1999年,山東大學考古系、美國耶魯大學、芝加哥歷史博物館等對兩城鎮遺址進行發掘。

特點


兩城鎮遺址東西約990米,南北約100米,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遺址有約二分之一的範圍與兩城鎮駐地相重疊,重疊部分東至兩城二村、一村村委會以東,南至兩城二村,西至“大姑墩“以西,北部繞過“閻姑墩“直插東部低洼地。遺址地勢西北角最高,向西南、東北傾斜。
兩城鎮遺址文化層厚2米—5米,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以龍山文化層為主,兼有周代、漢代、宋代、元代等遺存。龍山文化層是兩城鎮遺址的代表性文化層,在遺址中普遍存在。兩城鎮遺址的堆積可分為兩個區域:一是文化層堆積比較密集區。該區域位於遺址北部,包括兩城六村、七村、八村、六村村西、六村和七村的村西北部區域。該區文化層保存較好,大部分文化層堆積在1米—1.5米之間,部分區域最深達3米以上,但也有局部文化層已破壞,甚至已無文化層。該區域有大量的房址、灰坑、墓葬以及壕溝,出土遺物也十分豐富,二是文化層堆積比較稀薄區。

文物遺存


兩城鎮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有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生物標本及其他遺物等。兩城鎮遺址出土的玉器有黃綠色、澤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灰綠色、黑色等。兩城鎮遺址出土的石器種類以斧、錛、鑿、鏃為多,刀、矛、鏟、紡輪等則較少見。還有一種具有特殊用途的工具,即磨石,它的石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至今只發現有褐色沙岩的製品。兩城鎮遺址墓葬中出土的人體骨架大多保存較差,這些骨器多在灰坑內出土,且多為垃圾坑中發現。兩城鎮遺址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為主,灰陶次之,並有少量紅陶、褐陶、黃陶和白陶等,器型多為豆、盆、杯、紹、鼎、器蓋等。按陶質大致可以分為細泥質陶、夾砂質陶、探其它原料的陶器三種。
在兩城鎮遺址共發現房址五十餘座,這些房址按形狀可以分為圓形、方形和長方形三種,按營建技術可分為夯築房址、土坯式房址、木牆泥骨式房址和土石壘牆式房址等。房屋有的挖基槽,有的平地起牆建房,也有台基式建築。仰房址的面積來看,遺址中最大的房址約有百餘平方米,房址附近有祭祀時點過火的痕迹,有生活垃坂坑,有若干柱洞,有類似現代的地窖的藏貯坑,在這些地下倉庫里有祭祀不同對象所用的陶器分不同的層次有序地存放。
兩城鎮遺址發掘的墓葬,成人、兒童墓都有,系長方形穴,未見葬具,墓向多為東偏北,葬式仰身直肢為主,個別為俯身。灰坑的分佈非常密集,按灰坑的形狀可以分為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三種。這些灰坑從用途上可以分為垃圾坑、容穴和祭祀坑等。一部分灰坑內出土有大量的陶片,植物的根莖、果實、種子和動物的骨骸等。灰坑內的陶片破碎率非常高,幾乎沒有可以復原的陶器。這些灰坑顯然是做為垃圾坑來使用的。一部分灰坑的坑壁和坑底都經過特殊加工,顯得平整光滑,有的坑底部尚殘留有腐朽的植物種子,為儲存糧食的容穴或倉庫。一部分灰坑內出土了大量的可以復原的陶器,這些陶器應屬於祭祀不同對象所用。

研究價值


兩城鎮遺址出土的玉器多為岫岩玉類黃綠色玉,所以,城鎮玉器的製作原料可能來自遼東半島。這對研究日照地區龍山先民的對外交流有著積極意義。兩城鎮遺址還發現了石質的鏈類器、桿類器、砭石和紡輪等。這些器物對研究龍山文化的社會文化、生產生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兩城鎮遺址出土的矢鏃、紡輪和陶鳥較少見,特別陶鳥是龍山文化時期極為重要的文物標本。2000年,兩城鎮遺址發掘出的一具完整的豬的骨架,這在其它遺址中是極其少見的,對研究龍山文化時期動物的馴化程度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保護措施


1977年,兩城鎮遺址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兩城鎮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西北,政府駐地北22.5公里,膠日公路(即204國道)以西,兩城鎮政府西北側,同三高速公路以東。
交徠通信息
日照市出發經北京路、北京北路到達兩城鎮遺址。

關聯書籍


圖書信息

作者:欒豐實
兩城鎮遺址
兩城鎮遺址
標準書號:ISBN9787501027194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頁數:368
字數:千字
版印次:第一版
出版時間:2009年7月

目錄

山東日照兩城鎮附近史前遺址
日照縣兩城鎮等七個遺址初步勘查
讀《日照縣兩城鎮等七個遺址初步勘查》后的一些補充意見
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遺址調查
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勘察紀要
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
有關日照兩城鎮玉坑玉器的資料
山東日照龍山文化遺址調查
山東日照市兩城地區的考古調查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遺址1998~2001年發掘簡報
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一個來源——《日照兩城鎮陶器》
日照地區大汶口、龍山文化聚落形態之研究
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的發掘及其學術價值
談山東日照兩城鎮發現的烤箅
中美合作兩城考古及其意義
日照兩城地區聚落考古:人口問題
Haidai Region Landscape Archaeology
丹土與兩城鎮玉器研究——兼論海岱地區史前玉器的幾個問題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遺址龍山文化植物遺存的初步分析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遺址土壤樣品植硅體研究
兩城鎮與教場鋪龍山時代農業生產特點的對比分析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遺址龍山文化酒遺存的化學分析——兼談酒在史前時期的文化意義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龍山文化陶器的初步研究
山東丹土和兩城鎮龍山文化遺址水稻植硅體定量研究
山東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4600~4000aB.P.)遺址出土木材的古氣候意義
山東日照市兩城鎮遺址龍山文化先民食譜的穩定同位素分析
從新發現的幾封書信說及兩城鎮等遺址的發現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