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1989年3月正式向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計委申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年6月獲得批准。1991年12月,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簡要概況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1989年3月正式向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計委申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年6月獲得批准。1991年12月,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1993年12月,經專家組論證、中國科學院批准,實驗室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12月,實驗室通過了國家計委驗收。1998年3月,中國科學院對實驗室進行了評估。1999年7月,實驗室進入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2001年6月,實驗室通過了國家評估。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東秀珠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趙國屏院士。

研究領域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研究方向確定為:微生物資源的收集、評估和生物學基礎研究以及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期研究。前者強調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後者則著眼於在較短時間內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某些需要。
實驗室主要在以下四個領域開展工作:
(1)極端微生物資源的研究;
(2)微生物來源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
(3)生物化工;
(4)微生物資源資料庫及網路系統的建立。
2001年以來,本室承擔和完成各類國家任務的能力明顯增強,共承擔國家任務58項,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課題8項,國家863計劃課題10項,國際合作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面上項目16項。特別是,本室成員作為首席科學家和主體承擔了973計劃項目“極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礎研究”。
此外,還承擔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13項。經費總額為5223萬元。其中,國家項目經費為3485萬元,佔67%。

項目成果


5年中,本室的科研工作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具體體現為:發表在 Mol Microbiol、 J Biol Chem、 J Bacteriol、 J Virol等本學科高端刊物上的論文大幅度增加,JCR影響因子在3到5之間的論文44篇、大於5的論文9篇,兩者相加占論文總數的43.4%,單篇SCI論文的平均影響因子超過2.8;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2項、行業協會特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27項,獲得專利授權13項;實現技術轉讓7項,到位轉讓經費1735萬元。本室在原核微生物系統學、極端微生物、微生物次生代謝以及微生物產物及功能的利用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並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

學術團隊


實驗室共有固定人員39人,包括研究人員33人,技術人員5人,管理人員1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5人,19人具有博士學位,21人具有高級職稱。50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28人,佔72%。

儀器設備


實驗室擁有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包括:5升全自動發酵罐,冷凍乾燥儀,高速離心機,超高速離心機,多台分析型液相色譜儀HPLC,製備型液相色譜儀FPLC,氣相色譜/質譜儀,毛細管電泳,顯微超作倒置顯微鏡等等,是一個實力相當雄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點在於營造有利於科研發展、實驗室進步的軟環境,為此制定了《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崗位聘任實施辦法》和《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績效工資及獎勵實施辦法》。
實驗室主任在崗位設置、人員聘任和經費使用方面享有充分的權利,實行以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定期考核、開放流動為特點的運行機制。實驗室充分發揮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的作用,使實驗室成為求真務實、摒棄浮躁、真誠互助、矢志創新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