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下腺腫大

頜下腺腫大

徠頜下腺屬於唾液腺,位於下頜骨的下方,也稱下頜下腺。左右各一個,主要分泌黏液和漿液狀性質的口水。頜下腺腫大可由激素調節障礙、感染、結石、腫瘤等原因導致。頜下腺屬於唾液腺,位於下頜骨的下方,也稱下頜下腺。左右各一個,主要分泌黏液和漿液狀性質的口水。頜下腺腫大可由激素調節障礙、感染、結石、腫瘤等原因導致。

病因


● 1.先天因素頜下腺先天性肥大常無明顯癥狀,病因不明。
● 2.感染(1)唾液腺結石常發生於頜下腺導管內,引起頜下腺炎。可能與上皮細胞脫落、細菌、異物等有關。(2)頜下腺也可發生結核桿菌感染。
● 3.非感染性腫大(1)免疫調節缺陷或(和)病毒感染可發生舍格倫綜合征,導致腺體瀰漫性腫大或呈結節狀包塊。(2)內分泌失衡可引起無癥狀性唾液腺腫大。(3)IgG4相關性疾病也可引起頜下腺瀰漫性腫大。
● 4.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多見於多形性腺瘤、血管瘤、下頜下區囊性水瘤;惡性腫瘤有惡性多形性腺瘤、腺樣囊性癌、腺癌等。

檢查


● 1.體格檢查一般檢查:了解患者呼吸、脈搏、心率、血壓,有無發熱等情況。口腔檢查:了解口腔黏膜有無顏色改變、有無破潰、化膿等,了解頜下腺腫大的性質、有無壓痛、頜下淋巴結有無腫大等。
● 2.實驗室檢查(1)血常規了解有無感染性疾病及貧血。(2)結核菌素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3)IgG亞類測定若IgG4明顯增高,對診斷是否為IgG4相關疾病具有參考意義。
● 3.影像學檢查(1)B超可了解頜下腺結構及腫大的性質,如囊性或實性。(2)X線片、CT能顯示頜下腺中是否有結石,結石部位及數量。對腫瘤的鑒別也有一定幫助。
● 4.病理檢查可以明確囊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的性質,並指導診斷和治療。

鑒別診斷


● 1.下頜下腺炎
● 急性者,發熱、全身不適,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多。急性期下頜下區腫脹、疼痛。下頜下腺腫大、壓痛。患側舌下區紅腫,導管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溢出。慢性者可有下頜下區反覆腫痛史,下頜下腺腫大、質稍硬、輕壓痛。下頜下腺導管口輕度紅腫,有膿液或渾濁液排出。口底X射線咬合片能顯示下頜下腺導管結石。
● 2.唾液腺良性肥大
● 又稱唾液腺腫大症,是以非腫瘤性、非炎症性、慢性、再發性、無痛性腫大為特點的疾病。病因不明,可能與內分泌有關。多為雙側腫大,多見於中老年,時大時小,但不會完全消失。無疼痛,也無壓痛。唾液腺造影顯示形態多正常,但體積增大,排空功能稍遲緩。B超檢查顯示腺體瀰漫性增大,無局限性回聲異常,可以診斷。
● 3.舍格倫綜合征
● 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病,其特徵表現為外分泌腺的進行性破壞,導致黏膜、結膜乾燥,伴各種自身免疫性病症。唾液腺可有瀰漫性柔軟腫大或局部包塊,可有輕壓痛,擠壓腺體時有渾濁的雪花樣唾液。多種實驗室檢查可輔助診斷。
● 4.多形性腺瘤
● 為局部無痛性腫塊,緩慢生長,多為單發,呈圓形,瘤體邊界清楚,B超、CT、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原則


● 頜下腺屬於唾液腺,位於下頜骨的下方,也稱下頜下腺。左右各一個,主要分泌黏液和漿液狀性質的口水。頜下腺腫大可由激素調節障礙、感染、結石、腫瘤等原因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