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子
《東京喰種》中概念
赫子,出自於漫畫《東京喰種》的概念,食屍鬼(喰種)身上所具有的一種特別的器官——赫包向外釋放的Rc細胞所形成的一種異化肢體,發動赫子時一隻眼睛會變紅,是食屍鬼(即喰種)的武器和捕食器官。CCG的喰種搜查官所使用的箱子里的武器“庫因克”就是用喰種的赫包和昆因克鋼製成的。
赫子的各部位
赫子的大小受Rc值影響,而形狀則取決於喰種的想象力;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喰種只有極少數(目前已知只有高槻泉和金木研以及才子)能夠自由變換時的情況(如手臂、腳、刀刃、鉗子........)。
由於各種赫子所依存的赫包位置不同及赫子本身形態性質不同而將赫子分成四類,以下為赫子的基本種類:
羽赫
赫包位置在肩部附近,是形態最為特別的一類赫子。羽赫大多沒有固定形狀,或為較輕薄的形體,對使用者的機動性和爆發力具有很大加成,但缺點就是因為爆發過快而使得消耗也同樣很快,不能長時間戰鬥。例如霧島董香,霧島絢都的赫子。
甲赫
赫包位置在肩胛骨下緣附近,是最為堅固的一類赫子。甲赫形態大多比較厚重尖銳,重量較大,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強大的防護。但因為過於沉重,使得使用者的機動力大大下降。例如“美食家”月山習的赫子。
鱗赫
赫包位置在腎臟附近,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屬於攻擊力高但防禦力較弱的攻擊性赫子。通常為幾條長有鱗片的觸手狀,重量和硬度均在中游。例如大守八雲,笛口雛實、金木研、神代利世的赫子。
尾赫
赫包在尾椎及臀部附近,是最均衡的赫子(所以是最常被製作成庫因克的材料),但是由於各方面性能過於均衡,無法對敵人進行類似“致命一擊”的強悍攻擊。對下肢能力有較大加強,常呈現觸手,刀刃或刺槍形態。例如神代叉榮、西尾錦的赫子。
尾赫
赫子
克制關係
由於赫子是由變化形態的Rc細胞組成的,而且存在於體外,所以所有赫子都遵循“釋放--維持形態--裂解”的生理過程。
從存在時間看,同等實力的喰種中,甲赫維持形態時間最長,尾赫次之,鱗赫再次,羽赫最短。
在喰種當中存在“共喰”(即同類互向殘殺食用)的現象,而食用他者的赫子及赫包會使得Rc細胞大幅增加,最終可能變為被人類調查官稱為“赫者”的存在。
喰種專屬器官,用於儲存體內已有或進食補充后的Rc細胞。喰種在自身狀態下可以從赫包中釋放出大量Rc細胞,並突出皮膚形成獨有的捕食器官——赫子。通過共喰,可使赫包數量增加。
赫子是在赫包的基礎上發動的,喰種如果沒有了赫包也就沒有了赫子,赫子損壞可以通過捕食來修復,但赫包若損壞就無法修復。目前已知這幾個喰種的赫包可以修復:神代利世、金木研(繼承了神代利世的赫子)、高槻泉(獨眼梟)、芳村功善(店長)。
全身覆蓋赫子,全身多個赫包的喰種。
喰種通過進食同類導致體內Rc細胞(血紅細胞)數量激增併產生變化,赫包也可能增多,最終成為赫者。還有種說法:同時有甲赫、鱗赫、尾赫、羽赫為赫者。
已知赫者:芳村功善(不殺的梟)、高槻泉(獨眼梟)、金木研(黑色死神)、霧島新(拾屍人)、多多良(火舌)、野呂(RE108被證明是赫者)、蘿瑪(在re135中已確認為SSS赫者,當年是被和修常吉打敗並收監,因為沒有SSS層,隱瞞等級將至SS)、瀧澤政道(貓頭鷹)、死堪(擁有四種赫子,定義上的赫者)、亞門鋼太郎(在金木研潛入嘉納實驗室尋找RC抑製劑時首次成為赫者)
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赫子的赫者是半赫者。金木研曾屬於半赫者,沒有完全控制。(第二季中的監獄戰爭,金木研因為被神代叉榮暴打,從而暴走導致Rc細胞失控,然後多長出來兩條蜈蚣形態的赫子。)赫者可以靈活控制自己各個方位的赫子,並理智作戰,但半赫者不能,半赫者用這種力量時多半會暴走。但本質上都是一身赫子的喰種。
已知半赫者:大守八雲、金木研(白髮時+搜查官時期)、,安久黑奈(re中)、瀧澤政道、唄、亞門鋼太郎(流島之戰首次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