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化膿性腦膜炎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的兒科疾病。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由各種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腦膜炎症, 主要是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熱、頭痛、嘔吐、驚厥、煩躁不安和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逐漸從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等。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不及時治療,可併發硬腦膜下積液、腦室管膜炎、腦積水等。小兒化膿性腦膜炎預后與病原菌、機體情況和是否及早有效應用抗生素密切相關,病死率仍在5%~15%,約1/3遺留各種神經系統後遺症,6個月以下幼嬰患本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兒科

病因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是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常由以下途徑。
● 最常見的途徑是通過血流,即菌血症抵達腦膜微血管。當小兒免疫防禦功能降低時,細菌穿過血腦屏障到達腦膜。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新生兒的皮膚、胃腸道黏膜或臍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門戶。
● 鄰近組織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擴散波及腦膜。
● 與顱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顱骨骨折、皮膚竇道或腦脊髓膜膨出,細菌可因此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

癥狀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熱、驚厥、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征。
● 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
● ● 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 顱內壓增高
● ● 頭痛、嘔吐,嬰兒則有前囟飽滿與張力增高、頭圍增大等。
● 腦膜刺激征
● ● 以頸強直最常見,其他如克氏征和布氏征陽性。

檢查


● 確診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依靠外周血象、血清降鈣素原、腦脊液檢查、血培養、影像學檢查等。

外周血象

● 提示有無感染。

腦脊液檢查

● 腦脊液標本的獲取需要進行腰椎穿刺,必要時可從小腦延髓池或側腦室進行穿刺採集,腦脊液檢查結果對疾病診斷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血培養

● 尋找致病菌。

影像學檢查

● 頭顱MRI較CT更能清晰地反映腦實質病變。

血清降鈣素原

● 可能是鑒別無菌性腦膜炎和化腦的特異和敏感的檢測指標之一。

診斷


● 醫生診斷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外周血象、血清降鈣素原、腦脊液檢查、血培養、影像學檢查。
● 臨床表現:患兒急性發熱起病,並伴有反覆驚厥、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
● 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大多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為主。但在感染嚴重或不規則治療者,有可能出現白細胞總數的減少。
● 血清降鈣素原:可能是鑒別無菌性腦膜炎和化腦的特異和敏感的檢測指標之一,血清降鈣素原>0.5ng/ml提示細菌感染。
● 腦脊液檢查:是確診本病的重要依據。典型病例表現為壓力增高,外觀混濁似米湯樣。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多,≥1000×10⁶/L,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10⁶/L以下,分類中性粒細胞為主。糖含量常有明顯降低,蛋白顯著增高。
● 影像學檢查:頭顱MRI較CT更能清晰地反映腦實質病變。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急性發熱、頭痛、嘔吐、驚厥、煩躁不安和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等癥狀,容易與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混淆,這些疾病有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外周血象、血清降鈣素原、腦脊液檢查、血培養、影像學檢查等,做出診斷。

治療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主要採取對症治療、藥物治療。

對症治療

● 降溫、止驚、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微循環、搶救呼吸和循環衰竭。

藥物治療

● 靜脈應用敏感抗生素,如第三代頭孢菌素,做到用藥早、劑量足和療程夠。
● 首劑抗生素應用的同時使用地塞米松。
● 地西泮、水合氯醛等控制驚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危害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不及時治療,可併發硬腦膜下積液、腦室管膜炎、腦積水等。

預后


●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預后與病原菌、機體情況和是否及早有效應用抗生素密切相關,病死率仍在5%~15%,約1/3遺留各種神經系統後遺症,6個月以下幼嬰患本病,預后差。

預防


● 盡量避免兒童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
● 避免與患病者接觸。
● 室內保持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