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分幅
矩形分幅
矩形分幅是地圖分幅的一種。矩形分幅適用於大比例尺地形圖,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圖圖幅一般為50cm×50cm或40cm×50cm,以縱橫坐標的整千米或整百米數的坐標格網作為圖幅的分界線,稱為矩形或正方形分幅,以50cm×50cm圖幅最常用。
矩形分幅
優:、拼。、各圖幅積衡。、保持完整。
缺:製圖區域投影,形較。
為便於地圖制印、管理和使用,需要按適當大小面積劃分圖幅並給予固定的編號,這項工作就叫地圖的分幅和編號。
為便於地圖的製作和使用,按一定方式將廣大地區的地圖劃分成尺寸適宜的若干單幅地圖。有矩形分幅和經緯線分幅(又稱梯形分幅)兩種。矩形分幅的內圖廓為一矩形,有拼接的和不拼接的兩種。拼接的叫內分幅。使用時沿內圖廓拼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區域。多用於區域掛圖和局部地區的大比例尺地形圖。不拼接的為單幅成圖,矩形圖廓。如地圖集中的單幅圖。經緯線分幅的地圖內圖廓近似梯形,東西內圖廓為經線,南北內圖廓為緯線。常用於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採用統一的經緯線分幅。地圖分幅要考慮用圖要求、紙張規格及印刷條件等因素。多幅拼接圖要使每幅圖的大小適合印刷機和紙張條件,且每幅圖的有效面積應大體相同,幅數不宜過多。不拼接的矩形分幅,每幅圖要考慮製圖區域的完整性,儘可能擴大主區,縮小鄰區,避免幅面浪費。
地圖分幅的方法有兩種:經緯線分幅和矩形分幅。
前者地圖的內廓圖幅近似梯形,故又稱“梯形分幅”,常用於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以1∶100萬地圖為基礎按行列編號法進行系統分幅和編號。後者地圖的內圖廓為矩形,常用於局部地區的大比例尺平面圖(一般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中小比例尺掛圖和地圖集。
地圖分幅編號的原則是:保證各幅圖拼接時地形沒有重迭和遺漏;各種比例尺圖幅的大小、規格趨於一致,且互有聯繫。
地圖幅面劃分和編號的規定。是製作、存貯、檢索和使用地形圖的依據和標誌。通常按照國際統一規定的百萬分之一比例尺地圖的分幅原則,將基本比例尺地圖分成尺寸適當的若干圖幅,並按順序給每幅地圖編上號碼,以標示本幅圖的範圍、比例尺和所含地域。國際統一規定的百萬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方法是:取經度差6°、緯度差4°的地域為一幅地圖。其編號從地球赤道向兩極按緯差4°分為一列,依次用大寫的拉丁字母A、B、C、……V表示;從經度180°起,自西向東按經差6°為一行,依次用阿拉伯數字1~60表示;按先橫列、后縱行的順序,將兩種數字相連,即為一幅1:100萬比例尺地圖的編號。為區分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地圖,可在編號前加註S(南)或N(北)字樣,世界上除跨越赤道的國家以外,一般都不作加註。其他比例尺地圖的分幅編號,由各國自行規定。如每幅1:100萬地形圖所包括的實地範圍為緯差4°,徑差6°。從赤道起,向兩極每緯差4°為一列,依次以阿拉伯數字1-22表示;從經度180°起,自西向東每徑差6°為一行,依次以阿拉伯數字1-60表示。其編號按先橫列,后縱行的⼀順序編成。如北京市所在的那幅1:100萬地形圖的編號為10-50。
圖廓線由經線和緯線組成,大多數情況表現為上下圖廓為曲線的梯形,是當前世界各國地形圖和大區域的小比例尺分幅地圖所採用的主要分幅形式。
優點:經緯度是全球性的統一系統,這樣分幅使每個圖幅都有明確的地理位置概念,便於檢索,它可以使用分帶或分塊投影,控制投影誤差。
缺點:1、當經緯線被投影成曲線時,不便於拼接(設置重疊帶);2、隨著緯度升高,圖幅面積不斷縮小,不便於充分利用紙張(合幅);3、按一定的經差和緯差分幅時可能會破壞重要地理目標的完整(破圖廓或增加補充圖幅)。
地圖圖幅接合表是一種標明地圖關係位置的略圖。地圖分幅編號的一種圖解形式。具有迅速查找所需地圖圖號和位置,了解某地區成圖情況,便於貯存、檢索和使用地圖等作用。一般以小比例尺地圖為底圖,按出版地圖圖幅的相應位置劃分為格網,每一網格代表一幅地圖,並注以相應的圖號,圖上還標繪有主要河流、湖泊、海岸線、重要境界、大型居民地、經緯線網等。
為便於地形圖的製作、使用和保管,按一定方式將大面積的地圖,劃分為尺寸適宜的單幅地圖,叫地圖分幅。為查找方便,給每個單幅地圖賦以規律性的代號,稱圖幅編號。
地圖編號法的一種。常用於 矩形分幅或臨時製圖區域的地圖。多以等分方式構成各幅圖的範圍,按橫向與縱向分別以代號A、A、A……等。某幅地圖的圖號即由所屬行、列的代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