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明代晉王府宮城北面的城壕,后成為接到。五四運動后,新民一詞被廣泛使用,新民街就是從此開始。
此街原系明代晉王府宮城北面的城壕。一九一二年後始填壕建屋,遂成街道。相傳新民諸街建於清末或民國初年。明晉王府宮城被焚后,人們逐漸推倒城牆,填平城壕建起房屋,當時並沒有街巷名稱。
由於居民漸多便形成街巷,遂冠以街名——新民街。名字的來源,據說,清末康梁變法后,
梁啟超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主編
新民叢報,連載“
新民說”論文。一九一八年四月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湖南組織“
新民學會”,宗旨是“改造中國與世界”。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后,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開始。也是中國由
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當時新民一詞在社會廣為引用,如:“新民中學”等。新民街名始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