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明代文人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人物簡介


張羽,早年隨父宦江浙,因兵亂不得歸。后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洪武初年入京,不得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1371)又至京師,因應對不稱旨,放還。再征,授太常司丞。朱元璋曾親述滁陽王事實,命張羽撰寫廟碑。洪武十八年(1385)坐事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一說是被人綁起扔進長江淹死。
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鍊,樸實含華。書法纖婉有異趣,彷彿謝庄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於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著有《靜居集》四卷。

名詩文選


《詠蘭葉》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吳興八景》


景點簡介

獅子巷休閑廣場《吳興八景》玻璃景牆雕塑
獅子巷休閑廣場《吳興八景》玻璃景牆雕塑
吳興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區(吳興區)及其周邊近郊的八處遊覽勝地。“吳興八景”之“吳興”是湖州的古稱。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吳興八景”之名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這並非首創,早在明初,張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

詩體簡介

張羽的八首近體詩,是描寫中世紀湖州及附近郊區田園景色的“絕妙好辭”,如雨後道場山的“滿眼清暉”,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氣”,黃昏西塞山的“猶見白鷺飛”,城南下菰的“蔓草蒼煙”,黃龍洞的“雲端見笙鶴”,郊外橫山的“落日半隱”,碧浪湖邊的“相對白鷗眠”,金蓋山的狀似“青瑤簪”,無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從風景上體現了湖州在眾多“江南清麗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詩人詠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絕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