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扶貧路上的結果 展開

扶貧路上

田沁鑫執導的民族歌舞劇

《扶貧路上》是由田沁鑫執導的民族歌舞劇。作品再現了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迹,並藉此向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餘位一線幹部致敬。

《扶貧路上》於2020年9月16、17日在南寧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首演。

劇情簡介


《扶貧路上》以廣西百色市原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原型,從不被信任,到成為村民交口稱讚的好書記,樂觀的她埋頭苦幹,帶領全村走出困境,年僅30歲犧牲在扶貧路上的真實故事改編。
出品單位
《扶貧路上》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中央歌劇院聯合出品。

幕後製作


2018年7月8日,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演出管理處處長程鵬的帶領下,十餘位專家組成了《扶貧路上》採風團,深入百色7個縣(市、區)展開了為期7天的採風活動。同年11月,《扶貧路上》音樂創作團隊一行5人來到百色隆林縣,開展原生態音樂專項採風。隆林縣的民歌、民俗、民情這些豐富的素材為《扶貧路上》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基礎。
從2019年2月中旬開始,總編劇、總導演田沁鑫帶領十餘位藝術家組成的《扶貧路上》採風團隊,深入到百色凌雲縣進行調研、採風,與農民、扶貧幹部面對面談心。通過此次基層一線採風,創作團隊意識到文化幫扶是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重要渠道。採風期間,編劇組在田沁鑫的帶領下,著手展開了《扶貧路上》劇本的大綱創作。其後四個多月,作曲組、編劇組、作片語等認真學習國家扶貧政策,深刻認識工作在扶貧一線的黨員幹部的堅定和勇氣,歷經數次創作會議,完成《扶貧路上》的定稿劇本。
音樂方面,作品中融匯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音樂總監印青力求以廣西的地方方言為觀眾徐徐展開一幅音樂上的民族畫卷。
定稿之際傳來黃文秀遇難消息
廣西是劉三姐的故鄉,是處處蕩漾山歌的神奇地方。百色是廣西扶貧的主戰場,然而美麗的壯鄉卻飽受貧困的侵襲。
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無疑是290萬第一書記以及駐村幹部的縮影。廣西百色田陽縣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卻毅然回到百色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寫就三大本扶貧日記。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戶貧困戶中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
在黃文秀不幸遇難的兩年前,主創團隊曾八次深入百色地區採風,劇本打磨12稿。《扶貧路上》劇本於2019年6月中旬定稿,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黃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陽縣(現田陽區)老家看望手術后不久的父親,因心繫暴雨中的駐村群眾,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遇山洪不幸遇難。
得知這一消息,主創團隊即刻奔赴百色,冒著可能遇到洪災的危險在黃文秀遇難地實地考察,到樂業縣百坭村聆聽黃文秀的故事。
於是,劇中的黃文秀從挨家挨戶走訪到組織村民集體抗洪,從為了與村民溝通學習桂柳話到為了挽回整日酗酒的醉漢而讓他在村委會升旗,每一個事例都小而有力。而音樂創作團隊更是在百色隆林縣開展原生態音樂專項採風,觀摩苗族和彝族民歌壯族山歌南盤江調、隆林哥儂呵調、壯族八音坐唱等,了解和收集隆林縣的民歌、民俗、民情,為創作烙上了“民族”的深深印記。

演出場館


時間地址
2020年9月16、17日該劇在南寧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首演。 
2020年10月17至18日該劇登台國家大劇院。
2020年10月24、25日該劇亮相上海大劇院。 
2021年, 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