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

徠新生兒破傷風是新生兒期一種急性嚴重感染性疾病。接生斷臍時,接生人員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密,或出生后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風桿菌自臍部侵入而引起。臨床上一般在出生后4~7天發病,以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為特徵。主要治療方法為地西泮控制痙攣、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青霉素預防感染。抽搐時間長、合併感染者病死率高,治療效果差。多數患兒在痙攣期因缺氧窒息而死亡,或繼發感染死亡,預后差。

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病因


● 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塵埃和糞便中。用未消毒的剪刀、線繩斷臍、結紮臍帶,或包紮臍帶紗布未消毒均是有利於破傷風桿菌感染的途徑。

癥狀


● 臨床上有典型的全身痙攣和牙關緊閉的癥狀:
● 煩躁不安
● 張口困難、吸吮困難
● 牙關緊閉
● 角弓反張:雙拳緊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 畏光、畏聲
● 呼吸困難
● 皮膚青紫

檢查


● 主要通過體格檢查、臨床表現來確診該病,可進行血常規、血細菌培養、腦脊液等檢查,有助於醫生進行鑒別診斷。

壓舌板試驗

● 指用壓舌板檢查患兒咽部,越用力下壓反被咬的更緊,此為陽性,可協助診斷。

血常規

● 可了解血中有無白細胞、紅細胞的水平,有助於診斷患者有無感染、貧血等情況。

血細菌培養

● 可確定血中所含的病原菌,有助於敗血症的診斷。

腦脊液

● 了解有無顱內的細菌感染,有助於診斷本病。

其他輔助檢查

● X線胸片:檢查可明確有無繼發肺部感染。
● 腦CT、磁共振:協助診斷有無顱內感染和器質性病變。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相關輔助檢查診斷本病。
● 病史:有在偏遠農村、山區家中接生史,有接生消毒不嚴等病史。
● 臨床表現:出生后7天作左右發病,有出現哭吵不安、餵養困難、吸吮困難、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畏光等典型表現。
● 體檢行壓舌板試驗陽性。
● 血常規提示有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增高,但腦脊液、頭顱影像學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有助於診斷。

鑒別診斷


● 新生兒破傷風易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低鈣血症等相鑒別。
● 如出現餵養困難、呼吸困難、抽搐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就診。
● 醫生可通過血常規、腦脊液檢查、頭顱影像學等多項檢查來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新生兒破傷風治療主要是:控制痙攣、預防感染和保證營養。其中控制痙攣最為重要。

藥物治療

● 控制痙攣:可用的藥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硫噴妥鈉、泮庫溴銨等,其中地西泮最常用。
● 抗毒素:馬血清破傷風抗毒素,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可用於中和尚未與神經節苷脂結合的毒素。
● 抗生素:青霉素、甲硝唑均可用於殺滅破傷風桿菌。

其他治療

● 臍部護理:先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清洗,再用碘酒塗抹殘端。

危害


● 患兒頻繁抽搐可因缺氧窒息死亡。
● 併發感染者可因嚴重敗血症而死亡。

預后


● 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效果與患兒抽搐出現早晚、持續時間及有無感染併發症有關。
● 如能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預后尚可。
● 抽搐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則治療效果差,預后差。

預防


● 大力推廣無菌接生法。接生時嚴格無菌操作。
● 接生消毒不嚴時,在24小時內將殘留臍帶剪去一段,重新結紮,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液沖洗后塗以碘酒,並肌注破傷風抗毒素或人體免疫球白。
● 對不能保證無菌接生的孕婦,於妊娠晚期可注射破傷風類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