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是茄子常見的病害之一,各菜區都有發生,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均可危害,但保護地明顯重於露地。生長期間溫暖、多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嚴重。發病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不規則褪綠黃色小斑,葉背相應部位則出現白色小霉斑,以後病斑數量增多,白色粉狀物日益明顯而呈白粉斑。白粉狀斑可相互連合,擴展后遍及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最後致葉組織變黃乾枯。

病原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11.)稱單絲殼白粉菌,屬子囊菌亞門菌。在田間一般常見其無性階段,分生孢子串生在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上,晚秋有時產生有性繁殖體,即閉囊殼。閉囊殼扁球形,暗褐色,直徑70一119微米,表面生5-10根絲狀附屬絲,褐色,有隔膜。閉囊殼內生1個子囊,子囊扁橢圓形或近球形,大小48-96×51-70微米,無色透明。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閉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放射齣子囊孢子進行傳播,進而產生無性孢子擴大蔓延。引致該病流行。發病溫限16-24℃。

防治方法


l、農業防治: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科學施肥;合理密植;通風、降濕;及時清除病、老葉和病殘體。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15%三陛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一1500倍液,或20%三陛酮乳油2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一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