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職業化
中等教育職業化
中等教育職業化是印度教育政策。1966 年印度教育委員會最先明確提出,希望到 1986年有 20%的初中生和 50%的高中生修習職業課程。70 年代實施十二三制后,初中為普通教育,高中二年級開始分流:一為學術流,為學生繼續深造作準備;一為職業流,為學生就業作準備。實際指高中教育職業化。旨在把相當一部分學生導向職業教育,避免他們盲目擠入大學;使大批農村青年能從事適當的職業,防止他們大量流入城市;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受雇於企業或自我就業,從而降低失業率;向學生灌輸勞動光榮的觀念,消除身份和等級的歧視,使他們形成對待勞動的正確態度。
目錄
主要由各邦教育部負責。中央從全國角度制定課程的類別和科目,各邦可根據本邦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如原印度教育部規定的職業課程大類有農業、工程技術、紡織、化學、師範教育、醫務護理、商業和其他項目,馬哈拉施特拉邦規定了如下六大類課程:技術類、商業類、農業類、食品技術類、輔助醫務類和漁業類。實際發展較為緩慢。1986年,《國家教育政策》力求到 1990年有 10%的高中生修習職業課程,1995年上升到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