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樂壽堂的結果 展開

樂壽堂

紫禁城之樂壽堂

樂壽堂為紫禁城東北隅寧壽宮後區中路建築之一,其南是養性殿,其北有頤和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慶七年(1802)修葺,光緒十七年(1891)重修。

歷史


樂壽堂仿長春園淳化軒規制,其南北庭院東西廊壁嵌敬勝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為退位后的寢宮,御題“座右圖書娛畫景”聯句,故此堂亦稱寧壽宮讀書堂。光緒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閣為寢室。樂壽堂面闊7間,進深3間,周圍廊。通面闊36.15米,通進深23.20米,建築面積839平方米。單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柱網結構為減柱造,即明間與東、西次間減殺了前檐4根金柱。為裝修和支撐二層樓板的需要,在室內6根金柱南1.82米處增柱6根,東、西稍間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處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觀與構造柱相同,但上方沒有承重的梁枋構架,至天花梁底皮止。樂壽堂明間前後檐為五抹步步錦槅扇4扇,余各間均為檻窗,檻窗分三層,下為玻璃窗,上二層步步錦支窗。室內明、次間以東西向閣道分隔成南北兩廳。東西稍間南部和靠北牆通道為單層,余為兩層,第二層面積達341平方米。大廳仙樓和東西稍間南部、北廊以及夾層、閣道的裝修式樣風格統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貴重木材,間飾玉石、琺琅等飾件。樂壽堂仙樓為乾隆時期建築裝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為木雕,與整個室內裝修相襯托,雍容華貴。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圖玉山琢成后,一直陳設在北部大廳。“樂壽堂”匾懸於室內北部大廳北檐。

相關對聯


智仁適會動還靜;枕葄無非史與書
智水仁山從體道;奇花瑞草總含芬
智者樂兼仁者壽;月真慶共雪真祥
座右圖書娛畫景;庭前松柏蘊春風
心觸清機親翰墨;目游潤景足精神
夏鼎商彝共左右;墨華筆露永新鮮
閑披芸簡窗前朗;靜聽松風戶外敲
土香階草才蘇紐;風細盆梅欲放花
亭台總是長生殿;鶴鹿皆成不老仙
籠庭水樹宜涼影;匝砌煙花帶露姿
樂同樂而壽同壽;智見智而仁見仁
成陰喬木天然爽;過雨閑花自在香
波含素影澄心鏡;魚耀清淵識道機
樂惟四時適;壽與萬方同
動靜得其宜取義異他德壽;性情隨所適循名同我清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