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堅

教師

陳永堅,1921年生,重慶人。26歲執教,76走下講台。上世紀80年代初,在陳永堅熱情洋溢一投身教學的同時,一種潮流不時給他以衝擊,那就是到處都在談“退休”誘因來源於“頂替”政策。許多老師才50歲就退了下來,給子女讓路一時間,辦退休的不少。當時陳永堅年齡已經超過60歲,常常有人問他,“好久退休?”歲月正以一股無情的力量,催促著陳永堅離開講台。“我是極不情願退休的。我曾多次信誓旦旦,聲自然保護區要教到七十歲,哪能自食其言呀!”於是在1985年春節期間,陳永堅給當時巴縣委書記張文彬和縣長李兵送去一封——“陳情表”。

人物簡介


陳永堅,1921年生,重慶人。26歲執教,76走下講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民。”這話,在今天看來有些像喊口號,但對於一個教了一輩子書、有著極強社會責任感的老老師來說,卻是肺腑之言。“我是共產黨員,應該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而不是60歲。”老教師的執著感動了縣領導,他們將此信轉縣教委,教委同意了陳永堅延緩五年退休的請求。

人物軼事


對於陳永堅來說,教書是最快樂的事。然而,快樂的時間往往過得很快。在獲得高級職稱后,陳永堅已經64歲了。五年限期快到,是走?是留?當時高級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具有以下三條——工作需要、本人自願、健康條件適合的,退休年齡可以放寬到70歲。陳永堅完全符合這三個條件,而且不僅是“自願”,簡直就是“渴望”。1988年,陳永堅懷著忐忑的心情給縣領導二上“陳情表”。
縣領導及時批轉了陳永堅的信,巴縣委再一次下文,同意延緩他的退休時間,直到70歲。為了讓年輕老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陳永堅這次主動請求不再擔任校教研組組長。“人活七十古來稀,65歲的我還能站在講台上,已經是生活給我最好的禮物了,至於當不當“官”已經不重要。
70歲后,陳永堅從巴縣中學退了下來,但他仍然沒有放棄他熱愛的教學事業,繼續在職高和高考複習班擔任語文老師。在退休后的第四個年頭複習班認為陳永堅“年紀太大”,另找了別人。
為了能繼續教書,陳永堅向當時巴縣中學的王校長提出,義務上課,不要報酬。王校長打了個比方,“縣中32個班的語文課好比32碗飯。語文組15個在職老師,如果一人教三個班,還在差十幾班課呢。‘老先生’若來教一個班,等於從32碗飯中端走一碗。”校長的話很含蓄,但陳永堅明白,自己被謝絕了。之後,巴縣農校、鎮初級中學、小壩中學等幾所中學都以“老先生年齡太大”為由拒絕了陳永堅的免費課。
快開學了。陳永堅把自己關在宿舍里,百無聊賴!8月30日,巴縣中學的學生都到校了,陳永堅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於是他到處找熟人,打電話。終於,青木關中學的譚校長請他去“面試”。在談話中,陳永堅在段真情告白打動了譚校長,“不教書罷了,七十過頭了,何必自尋煩惱?可我認定不教書就無法過日子,教書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是靠它掙錢糊口,而是痴迷太深,不能自拔。我沒有真正失過戀,這也許比失戀還難受。我不可能再找別的‘戀人’了,平生我只戀講台,只愛教書。”
在青木關中學,陳永堅擔任高三文理兩個班的語文老師。一年下來,效果不錯。升學人數比上一屆多,語文成績比上一屆好。陳永堅總算證明自己廉頗未老,並給頂著壓力聘用他的譚校長爭了氣。
1998年,76歲,陳永堅實在太老了,一般學校都不聘用他,加上患冠心病,他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半個世紀的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