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鎮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轄鎮

源南鎮隸屬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並轄原東埔鎮的風光、雙下、墩頭、白田、欖壩、和平、勝利7個管理區辦事處和塔坑村(含塔坑林場)以及雙下路、河紫路2個居委會。總面積88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源南鎮常住人口為45243人。

地理環境


位於市區近鄰,東鄰紫金縣臨江鎮,南接埔前鎮,西連新豐江水庫,北靠源西街道辦事處。面積118.6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下轄和平、勝利、雙下、墩頭、白田、欖壩、風光7個行政村和雙下路、河紫路2個社區居委會及塔坑林場。戶籍人口2.6639萬人,常住人口4.1103萬人。轄區內有中小學9所,在校學生4000多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源南鎮常住人口為45243人。
雙下路社區風光村
河紫路社區墩頭村
東環學府社區雙下村
白田村和平村
欖壩村勝利村

自然資源


源南鎮水資源充沛,東江、新豐江縱橫境內,轄區小型水庫4座,總庫容250萬立方米;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螢礦、鋁礬土和石英礦等;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6.67萬畝,種植樹種主要有杉樹、松樹,野生樹種主要有楓樹、柯樹等,農業人口人均森林面積達2.5畝。
源南鎮
源南鎮

經濟


2010年,源南鎮工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新簽約落戶項目14宗,合同投資總額7.1億元人民幣。其中工業項目9個,商業項目3個,房地產項目2個。開工項目14宗,其中註冊資金300萬元以上項目2宗,實際到位資金3.5億元人民幣。竣工投產項目10宗,完成投資總額2.3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7645元,比上年增長7%。
源南鎮
源南鎮

工業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家。2014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新引進工業項目4宗,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9.7億元,實現增加值4.79億元。

農業

全鎮耕地面積4562畝,人均0.18畝。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玉米、大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花生、花卉等。1997年建鎮以來,隨著河源市區發展擴大和市區對農村經濟作物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毗鄰市區的源南鎮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逐年轉變為多樣化的都市型農業,多種經營方式得到較快發展。201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9919萬元,同比增長2.78%;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8元,比上年增長12%。

社會


教育

全鎮現有中小學校10所,其中完全小學8所(含民辦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含民辦學校1所);幼兒園11所,其中鎮中心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10所。2014年,源南鎮教育事業再創佳績,源南學校考入重點高中學生37名,比上年增加6名,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榮獲“廣東省成人教育先進集體”稱號,全鎮師生榮獲各級各類獎項累計140多項,源南鎮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源南鎮
源南鎮

體育

2014年,隨著墩頭村、雙下路社區2個村(居)的黨員群眾活動中心、欖壩村文化室及各村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成使用,我鎮各村(居)的文體設施得到進一步健全,廣大人民群眾的文體活動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好的去處。
源南鎮
源南鎮

醫療衛生

2014年,源南鎮籌措200多萬元,全面完成7個村的衛生站標準化建設,使全鎮的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社會保障

2014年,源南鎮計生工作完成“四術”366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單獨二孩”政策落實到位,計生服務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各項相關工作任務完成效果好,順利通過了省級考核並獲得好評,被區委、區政府考評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
源南鎮運輸網路完善,交通便利。京九跌路、阿深高速公路、205國道在轄區內南北走向過境,其中阿深高速公路在墩頭村、白田村分別設“河源出口”、“城南出口”。轄區距京九鐵路河源站最近路程為5公里。河紫路、河義路、東環路和桂山迎客大道縱橫境內。各村實現了道路硬底化,完善了自來水管網。轄區內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點1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3個;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鎮。
源南鎮
源南鎮

代表人物


何啟明
何啟明,男,1952年生,源城區源南鎮墩頭村人,高中文化,中共黨員,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廖耀憲
廖耀憲,男,1954年生,源城區源南鎮雙下村人,初中文化,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