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夾雜證

虛實夾雜證

陰虛內熱證陰液虧虛,虛熱內生,以低熱不退,盜汗顴紅,口乾欲飲,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陰虛血熱證陰液虧虛,熱迫血分,以低熱顴紅,心煩口渴,咽干癢痛,小便短黃,大便乾結,或咳血、衄血、斑疹,舌紅苔黃少津,脈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5.3.11陰虛濕熱證陰液虧虛,濕熱內阻,以低熱盜汗,午後顴紅,五心煩熱,小便淋澀灼痛,口苦口膩,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細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簡介


● 英文名稱:Deficiency-excess Complex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虛中夾實,雖通體皆現虛象,一二處獨見實證,則實證反為吃緊;實中夾虛,雖通體皆現實象,一二處獨見虛證,則虛證反為吃緊。景岳所謂“獨處藏奸”是也。(《通俗傷寒論·氣血虛實章》)

名詞解釋


● 邪正抗爭,邪實與正衰同時並存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凡虛證中夾有實證,或實證中夾有虛證,以及虛實齊見的,都是虛實夾雜證。例如上虛下實、上實下虛、表虛里實、表實里虛等。

實證夾虛

● 往往發生於實證過程中正氣受損者,亦可見於原來體虛而新感外邪者。實證夾虛以邪實為主,正虛為次。例如胃有痰濕、濁邪而胃氣受損的實中夾虛之證,是由外感傷寒,經發汗,或經吐下所致,表現為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虛證夾實

● 多見於實證深重,日久不愈,正氣大傷,余邪未盡者,亦可見於素體大虛,復感邪氣者。虛證夾實以正虛為主,邪實為次。例如春溫病的腎陰虧虛證,出現於疾病的晚期,是因邪熱劫爍肝腎之陰,以致邪少虛多,表現為低熱不退,口乾,舌質干絳。

虛實並重

● 常見於原為嚴重實證,遷延日久,正氣大傷,而實邪未減者,或見於原本正氣甚弱,又感受較重邪氣者。虛實並重是正虛與邪實均十分明顯,病情比較沉重。例如小兒疳積,是因飲食積滯,損傷脾胃,虛實並見,症見大便泄瀉,完谷不化,午後煩躁,形瘦骨立,腹部膨大,貪食不厭,苔厚濁,脈細稍弦。

證候鑒別

● 虛實轉化:疾病的過程往往是正邪相爭的過程,在證候上主要反映為虛實的變化。例如有些實證,由於病邪久留,損傷正氣,轉為虛證;有些虛證,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常,以致痰、血、食、水等凝結阻滯為患,轉為實證。
● 虛實真假:當病情發展到比較嚴重或比較複雜的階段時,有時會出現真假疑似的情況,即所謂“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