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

甕安縣,隸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西南腹地,是國家衛生縣城、中國生態魅力縣、貴州省森林城市,國家磷化工生態生產基地,素有“亞洲磷倉”的美譽。

甕安縣是革命老區,紅軍長征曾四過甕安,在甕安召開了彪炳史冊的猴場會議,被周恩來同志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甕安是生命起源之地,千年文明古邑。這裡曾發現距今6.1億年前的動物群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動物群化石。

歷史沿革


甕安開疆較早,殷周時,甕安為且蘭地,自秦漢便有記載,至明萬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土歸流,甕安始建縣。 
秦朝時,設黔中郡,甕安隸屬黔中郡,屬黔中郡南境。
漢朝時期,更且蘭為牂牁郡,甕安隸屬牂牁郡。
至西晉時,牂牁郡設在甕安境內。
隋朝時期,甕安隸牂牁郡縣。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置朗州,后改為播州,甕安隸屬播州。“僖宗乾符初,太原人楊瑞應募,率其鄉人令狐、成、趙、猶、婁、梁、韋、謝八族復之,因據其地,自后播州為楊氏世有。”
宋朝時期,甕安仍屬播州地。
元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推行土司制度,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播州首領楊憲邦納地歸附,授播州安撫司,隸湖廣行省。十八年升為宣慰司。二十一年降為播州軍民安撫司,隸順元等處宣慰司。二十八年,改為播州軍民安撫司(元末復為宣慰司),隸四川行省。二卜九年,改隸湖廣行省。播州軍民安撫司轄1府32長官司,內有草塘等處長官司。
明代,仍實行土司制度,並在土司地區插入軍事據點——衛、所、屯(堡),分軍屯田,扼守要道,加強控制,逐步“改土歸流”。洪武五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372年2月21日),播州宣慰司楊鏗入朝納元所授印信,仍置播州宣慰司,隸四川承宣布政司,仍轄草塘舊州等處長官司。十七年六月一日(6月29日),升草塘舊州等處長官司為草塘安撫司,同年置瓮水安撫司,均隸四川布政使司播州宣慰司。洪武十五年閏月二月初八(3月23日),置平越衛指揮司,衛平越(今福泉市)。十七年二月十六日(3月8日),昇平越衛指揮司為軍民指揮使司,先隸屬四川都指揮司,后改為貴州都指揮使司。轄左、右、中、前、后5守御千戶所3站72屯堡(百戶所)。今縣內部分地區屬右所,有15堡。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定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亂。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5月30日),改土歸流,以瓮水、草塘兩個安撫司及平越衛右所干平、干溪、梭羅等15堡地合置甕安縣,隸貴州布政使司平越軍民府。
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沿用明貴州平越軍民府,甕安仍為其轄地。清順治二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公元1681年9月29日),貴州省設分守貴東道駐平越轄平越軍民府,二十六年,平越軍民府改為平越府。乾隆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元1742年5月2日),撤分守貴東道,平越府改隸古州兵備道。二十年二月十九日(3月31日),平越府改隸省城糧儲道。嘉慶三月初七日(公元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為平越直隸州,仍轄甕安縣。辛亥年九月十四日(公元1911年11月4日),貴州獨立,沿用貴州省平越直隸州,甕安仍為其轄地。
中華民國時期,1913年甕安縣隸屬黔中道,民國九年(1920年),撤黔中道,甕安縣隸屬於省。民國二十四年六月,甕安縣隸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六年,隸屬省直轄區,民國三十七年,甕安划隸第五行政督察區。
甕安縣
甕安縣
1949年12月11日,甕安縣解放后,隸屬貴州省貴陽專區。
1952年12月,改為貴定專區。
1956年5月。貴定專區撤銷,甕安縣隸安順專區。
1958年12月,甕安縣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此時,福泉縣撤銷,其所轄4區、1區級鎮、35鄉、3鄉級鎮,併入甕安縣。至1961年8月,福泉縣恢復,原福泉縣地域併入甕安縣境歷時兩年零八個月。
1958年12月,福泉地域併入縣境后,全縣為10區、2區級鎮、84鄉、4鄉級鎮。接著,實行“政社合一、區為公社、一區(鎮)一社”,全縣12個區(鎮)改為12個公社。
1961年8月,福泉縣恢復。甕安縣境劃出福泉地域后,陸續撤銷公社、管理區.恢復7個區,建立31個鄉級公社。到1963年2月,全縣調整為48個公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甕安坐落於烏江中游,是舞陽河的發源地,北與歷史名城遵義接壤,西南與省城貴陽鄰近,東與銅仁梵凈山、湖南湘西隔江相望。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就了甕安“西南出海通道、成渝連接東盟”的交通要塞地位。甕安縣域面積1973.8平方公里,南北最長56千米,東西最寬51千米。

地貌

甕安地處貴州高原第二梯級地帶,烏江橫貫北部,屬黔中北部溶丘窪地高原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平緩,最高點花竹山海拔1567米,最低處烏江沿江渡海拔479米,平均海拔1028米,烏江橫貫北部,將縣境切成南北兩塊,南塊約佔4/5,多水田,北塊較小,多旱地,縣境地貌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基本類型。

氣候

甕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熱量充足,水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3.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2.9℃,年較差距20.2℃,年降水量為1148.2mm,自然環境較為複雜多樣。

水文

甕安地處長江流域,系烏江、沅江水系,流域面積20公里以上的河流38條,主要河流有烏江和甕安河。水資源總儲量9.54億立方米,過境客水21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儲量43.85萬千瓦。

自然資源


甕安以其豐富的磷礦資源被譽為“亞洲磷倉”。甕安以擁有中國最大的磷礦而聞名,磷礦總資源/儲量位居亞洲第一。
甕安縣
甕安縣
甕安縣已探明有磷、煤、鐵、鋅、鉬、釩、汞、鈾、硫鐵礦、鋁土礦、含鉀岩石、石灰岩、高嶺土、石膏、大理石等20餘種。其中磷礦儲量最為豐富。
磷礦:甕安磷礦地質儲量達36.5億噸,佔全國的五分之一,為磷酸鹽富礦,多為Ⅰ、Ⅱ級品,礦石含23--35%。經儲量勘探工作的集中分佈於玉華鄉白岩一帶,另在玉山、木引槽、永和、嵐關等鄉鎮已有分佈。水文地質結構簡單,易於採選。
煤礦:地質儲量約11億噸,多為廢氣煤,發熱量6000---7500大卡/公斤。質量較好,可煉焦。煤層較厚,水文地質結構較好,利於開採。主要分佈在永和、嵐關、雍陽、銀盞、猴場、木老坪、白沙鄉、建中鎮、中坪等鄉鎮,其餘鄉鎮已有分佈。
鐵礦:探明儲量近2000萬噸,審批儲量約1600萬噸,礦石以赤鐵礦和褐鐵礦為主,多為富礦,平均含fe40--60%,有害組分較低。主要分佈在永和、嵐關、珠藏、高水、魚河、中坪、建中等鄉鎮。珠藏高山鐵礦,儲量722萬噸,品位在50%以上,礦體中有氧化鋅礦伴生,具有較高的綜合開發利用價值。
硫鐵礦:已探明儲量655萬噸,審批儲量208萬噸,平均品位含S12--35%。多屬沉積型礦床,層位穩定。主要分佈在永和、嵐關、中坪、銀盞、猴場、木老坪等鄉鎮。硫鐵礦在境內分佈較廣,儲量豐富,尤其在各區煤系地層中都有伴生。
鋁土礦:主要分佈在草塘、木老坪、珠藏、木引槽、魚河等鄉鎮。已探明草塘岩門儲量157.1萬噸,礦石平均含60.4%,開發前景好。礦體下部有硫鐵礦和黃鐵礦伴生,可綜合開發利用。
縣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多,有植物近800種,動物4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202種。

人口民族


截止2010年7月31日,全縣流出人口115426人(縣內流動17739人),流出18周歲以上育齡婦女41229人(縣內流動5652人)。流出已婚育齡婦女31879人(縣內流動4670人),流出婦檢對象12655人(縣內流動1355人)。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71.07%,60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已達10.48%,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在120左右高位徘徊。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布依、土家等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3%。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甕安縣常住人口數為395536人。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全縣劃分為4個區,區以下沿用舊鄉(鎮)、保甲,當時共4鎮7鄉、141保、1216甲。到1952年4月,全縣劃為七區。1955年5月,七個區不再以數字排列名稱,統一冠以地名,為雍陽區、草塘區、中坪區、永和區、珠藏區、玉山區、天文區'共轄2鎮、78鄉。
1958年12月,福泉地域併入縣境后’全縣為10區、2區級鎮、84鄉、4鄉級鎮。接著,實行“政社合一、區為公社、一區(鎮)一社”全縣12個區(鎮)改為12個公社。
甕安縣
甕安縣
1961年8月,福泉縣恢復。甕安縣境劃出福泉地域后,陸續撤銷公社、管理區.恢復7個區,建立31個鄉級公社。到1963年2月,全縣調整為48個公社。
1984年夏,全縣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分別改為村、村民小組。撤銷城關公社,建立雍陽鎮(區級鎮);撤銷草塘公社,建立草塘鎮(鄉級鎮)。到1987年底,縣以下建置為:7個區,1個區級鎮,46個鄉,1個鄉級鎮,246個村,4個居民委員會,2767個村民小組。
雍陽鎮:轄東、南、西、北街4個居民委員會及中心、東村、岩孔、雲星、七星、河西、望洞7個村。
雍陽區:轄銀盞、玉華、太文、平定營、營定、茅坡6個鄉,36個村。
草塘區:轄草塘鎮和下司、金星、松坪、青池、小河山、金竹、新華7個鄉,34個村。
中坪區:轄中坪、柏香、白沙、青龍山、果水、建中6個鄉,34個村。
永和區:轄垛丁、洗馬塘、嵐關、尖坡、長嶺、木孔、老墳嘴7個鄉,31個村。
珠藏區:轄珠藏、峰岩、高水、木引槽、桂花、銅鑼、牛場壩、榮院、羊關9個鄉,52個村。
玉山區:轄岩坑、魚河、高梘、小開州、龍蟠、龍塘6個鄉,32個村。
天文區:轄天文、平壩、玉屏、木老坪、兩岔河5個鄉,20個村。
1991年底,實行“撤區、並鄉、建鎮”后,全縣置8個局級鎮,15個局級鄉,共23個鄉鎮。2000年,建建中鎮。鄉鎮設鄉、鎮人民政府,為基層政權組織單位,各鄉鎮下設村民委員會、居民社區和居民委員會,2006年,全縣共247個行政村,6個居民社區,2個居委會。9個鎮是:雍陽、草塘、中坪、永和、玉山、天文、珠藏、平定營、建中。14個鄉是:銀盞、玉華、老墳嘴、嵐關、白沙、木老坪、松坪、小河山、魚河、牛場、銅鑼、高水、木引槽、龍塘。
2009年8月全縣完成撤併村工作,由原247個村撤併為97個村。
2013年全縣完成撤鄉並鎮工作。全縣共2個街道辦事處、10鎮1鄉。街道辦事處是:雍陽街道辦事處、瓮水街道辦事處。10鎮是:銀盞、猴場、中坪、永和、玉山、天文、珠藏、江界河、平定營、建中。1鄉是:嵐關。

區劃詳情

甕安縣域面積1973.8平方公里,南北最長56千米,東西最寬51千米。
甕安縣轄2個街道辦、10個鎮、1個鄉。
街道瓮水街道辦事處雍陽街道辦事處
銀盞鎮江界河鎮猴場鎮珠藏鎮中坪鎮
平定營鎮永和鎮玉山鎮天文鎮建中鎮
嵐關鄉

政治


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楊朝偉

經濟


綜述

甕安經濟開發區是貴州省三個千億元產業區之一,甕安依託豐富的磷煤資源,成為國內重要的磷化工生態生產基地。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55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99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50.78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66.79億元,增長13.1%。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1億元,同比增長7.9%。201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4.95億元,同比增長7.8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11.01%。2018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8元,同比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0元,同比增長10.1%。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152.3億元,增長22%;財政總收入23.14億元,增長8.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億元,增長12.53%;規模工業增加值44.66億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2億元,增長1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977元、10072元,均增長10%。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2016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115.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4.85億元,財政總收入21.35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464元、9198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148.51億元和117.78億元,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21.44億元。
甕安縣
甕安縣
201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64億元,財政收入20.15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1元;金融機構存、貸款全額分別116.29億元和80.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5億元。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反饋貴州省2017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的函》,文件指出,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甕安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
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44億元,同比增長5.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9.6:31.6:48.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9%(不含跨境項目投資);財政總收入19.76億元,同比下降20.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1億元,同比下降27.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5億元,同比增長3.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9元,同比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9元,增長10.6%。

第一產業

2017年,甕安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16個茶葉種植基地達到歐盟認證標準,甕安歐標茶遠銷迪拜等地,成立甕安歐標茶茶葉協會。辣椒種植面積20.08萬畝,實施辣椒生態化栽培核心示範2580畝。特色種養殖取得新進展,建成平定營花卉苗圃一期工程,出欄肉兔300萬隻、生豬61萬頭、大牲畜3.4萬頭、禽600萬羽。成功創建珠藏、天文2個州級農業示範園區。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6家。煙草產業實現稅收1.05億元。農業增加值完成26億元,非糧佔比90%,農產品加工轉換率40%。
201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4.59億元,實現糧食總產量18.72萬噸。茶葉、辣椒兩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全縣茶園面積達20.16萬畝,辣椒面積達20.09萬畝;肉兔、禽類等特色養殖加快發展。農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在加快推進甕安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中白茶現代農業園區、嵐關休閑農業園區、江界河現代生態漁業園區等4個省級農業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同步推進瓮水農產品加工園區、中坪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平定營現代農業園區等3個州級園區建設,全縣省級、州級園區已達7個。甕安縣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和嵐關休閑農業園區被評為全州“十佳休閑農業園區”。園區入駐企業86家,龍頭企業在園區內建有核心示範基地3.8萬畝,輻射帶動8.6萬畝,帶動農戶3.6萬戶。
甕安茶海
甕安茶海
2013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3.5億元,同比增長18.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492元,同比增長12.1%。明確把茶葉、生豬、蔬菜(以辣椒為主)、烤煙、精品水果作為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的五大助民增收支柱產業,促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出台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新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17個,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4家、州級龍頭企業6家、縣級龍頭企業10家,召開農業發展推進大會,投入近200萬元獎勵扶持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猴場循環農業示範區和富水橋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建設,貴山茶、左氏食品等27家龍頭企業入駐園區。
甕安辣椒種植基地
甕安辣椒種植基地
2012年甕安縣完成“185工程”34萬畝,烤煙收購13.49萬擔,種植蔬菜15.5萬畝,新建果園3.85萬畝,全縣茶園面積突破10萬畝,成功擠進省級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初步完成了平定營鎮萬畝紅陽獼猴桃基地,瓮水街道辦事處花橋現代休閑觀光農業科技園區,猴場鎮三佰佬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猴場鎮萬畝中藥材基地建設。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個,完成1個國家級、4個省級、6個州級重點龍頭企業申報評估和10家縣級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命名。“柴姨媽”牌黃粑、“左氏德容”牌腐竹被授予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實現了原銅鑼鄉、松坪鄉的整體“減貧摘帽”目標。杜仲河水庫建設實現投資8300萬元。投入資金8538萬元,完成病險庫治理18座,河道治理3條。投入資金1410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項目80個,完成投資2300萬元。

第二產業

2017年,全縣2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家。深入實施“雙千”工程,全縣73家工業企業實現改造升級,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由2016年的9.2%上升到14.8%,單位縣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源翼磷系阻燃劑、瓮福黃磷磷電一體化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金正大、芭田、龍馬磷業等重點企業逐步釋放產能。完成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標準化廠房建設30餘萬平方米。完成富水橋食品工業園整體規劃布局及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冬秀娘酸辣食品、柴姨媽鄉土食品等為龍頭的特色食品生產基地。引進各類企業45家,推動磷及磷化工、特色輕工、特色製造、新型建材、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發展。
2016年,甕安工業發展穩步向好。全縣共有工業企業586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80家,本年度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60億元,同比增長13.7%,完成年度計劃的106%。金正大、芭田、盾安風電等一批重大項目逐步釋放產能,建成貴州裕豊紙業印刷包裝、鑫源新型環保建材等項目,開工建設貴州源翼1000噸/年磷系阻燃劑、瓮福黃磷5萬噸/年節能環保磷電一體化等項目,天一礦業新型磷化工產業園建設項目正在開展征地拆遷。成功舉辦2016第九屆國際精細磷化工技術交流大會,全國磷產業專家委員會在甕安成立,提升了甕安在全國磷煤化工及磷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磷人家園”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礎。積極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與福泉、納雍等15家電廠簽約電量達13.76億千瓦時,共計享受優惠電價9000餘萬元。經濟開發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新入駐企業39家(其中投產16家),累計入駐企業187家,投產123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60戶,涉及磷煤化工、商貿物流、裝備製造、特色輕工等行業,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39億元,實現稅收3.76億元。完成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標準化廠房11.87萬平方米,引進項目4個,累計達28個;花都產業園入駐企業3戶,新建廠房2萬餘平方米。
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0.6億元,同比增長27%;規模工業增加值30.5億元,同比增長21.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9家。經濟開發區累計入駐項目87個,其中建成投產項目62個,在建項目18個,擬建項目7個,涉及磷化工、煤化工、建材、物流、食品加工等行業。初步形成了煤電磷和煤電鋁一體化發展板塊,銀盞輕工聚集區,富水橋綠色食品集聚區。
甕安經濟開發區
甕安經濟開發區
2012年,工業園區建設強勢推進。實現工業總產值95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75.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33.1%;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5.15億元,增速達23.1%。完成煤礦技改21對,全縣煤礦產能達466萬噸。成功申報為省級低丘緩坡開發利用試點縣,紮實開展“雙保工程”和土地開發整治工作,新增耕地3174.24畝。銀盞工業園區成功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14公里的主幹道全線貫通(其中8公里完成了瀝青鋪設及人行道等附屬工程建設);物流園及創業園支線道路建成竣工。園區110千伏變電站、日處理能力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以及燃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動工。園區簽約資金達315億元,到位資金達65.61億元,入園項目達45個,其中14個建成投產。建成拆遷安置房6.9萬平方米,回遷拆遷戶503戶;建成“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標準廠房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家。

金融業

甕安縣現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貴陽銀行和甕安農商銀行。
2011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3億元和24.5億元,是2006年的2.67倍和4.39倍,年均增長21.7%和34.43%。
2012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63.35億元和34.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2%,存貸比達54.66%。
2013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為80.6億元和45.5億元,同比增長27.2%和32.2%。
2015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116.29億元、80.66億元,是2010年的2.64倍和5.02倍。
2016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148.51億元和117.78億元,同比增長24.77%和34.93%。
2018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5.28億元,同比增長0.9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0.86億元,同比增長16.28%。
2019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完成168.86億元,同比下降3.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完成183.07億元,同比增長7.2%。

文化


遠古生物

1998年2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及其合作者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來自甕安5.8億年前多細胞動物化石發現,比寒武紀早4000萬年,比澄江動物群早5000萬年,被國內外演化生物學家們譽為20世紀演化論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甕安正被命名為“動物世界的伊甸園”。

長徵文化

猴場會議
猴場會議
紅軍長征期間曾四過甕安,歷時一年零三個月。並於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在甕安猴場召開了我黨我軍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跨年度會議——“猴場會議”,被周恩來同志譽為“偉大轉折的前夜”,是一次彪炳史冊的會議,如今成了各方人士到甕安實現轉折心愿的最好地方。
桐梓坡農會
桐梓坡農會
1935年1月1日至3日,紅軍在甕安江界河取得了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勝利,即強渡烏江戰鬥的勝利;在甕安建立了長征路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及武裝——珠藏桐梓坡農會和桐梓坡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在甕安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紅色經典的樂章。
1998年甕安縣被貴州省委命名為革命老區縣。
2009年“猴場會議”會址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非物質文化

草塘火龍
猴場(原草塘)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草塘(現改為猴場)玩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分佈在甕安縣草塘周邊各村寨,如陳家灣、下司、新川、甘巴寨等,但主要以草塘四大街為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草塘都要開展玩龍燈活動,分出龍、玩龍和化龍三個階段,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這段時間內,草塘可謂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觀看龍燈。草塘火龍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其扎制的形式為草塘所特有,加上以特製的煙花“噓”,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寄託草塘人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接福納祥的美好願望。
燈夾戲
“燈夾戲”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花燈和戲曲相互穿插的一種綜合表演形式,是花燈與川戲饒有新意的巧妙結合,是一種匠心獨運的嫁接藝術,流傳於甕安平定營一帶。主要代表作品有《殺狗警妻》《浪子嫁媽》《拜新年》《穆桂英招親》《人間好》和《秋江》等二十餘折。每一段戲都有一個故事。戲曲故事中大都提倡尊老愛幼、捨身取義、崇善尚美的美德,以祭禮活動與民間歌舞、戲曲綜合為一體,蘊含著區域民族認同的文化觀念和人文意識,體現出村民賴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維繫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的特殊價值。
搓梗仔采阿詩
“搓梗仔采阿詩”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名“九龍穿洞”,是甕安苗族同胞在傳統的“三月三”、“六月六”節日里跳的一種蘆笙舞蹈,漢譯意吹蘆笙跳玩祭。舞蹈主要流傳於甕安玉山鎮白花村的苗族村寨。“搓梗仔采阿詩”屬於典型的苗族蘆笙舞,它是苗族民間舞蹈中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早在明代《南詔野史》中就有“男吹蘆笙,女振鈴合唱並肩舞蹈,終日不倦”的記載。“搓梗仔采阿詩”是甕安縣白花村苗族同胞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的每一個節拍與動作都在傳達著苗民同胞的思想、情感以及生產生活方式。通過音樂的旋律、舞蹈的肢體語言更直接、更形象地表達苗族同胞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對生活的願望與態度。也能使人感受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真、善、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

鄉村文化

瓮水長歌
瓮水長歌
瓮水長歌是由貴州著名導演黃湘執導的一部大型音樂舞蹈詩,共分為四部分,序為《大瓮樂舞》,闡述了甕安二字的歷史文化淵源,上篇為《風》中篇為《雅》,下篇為《頌》。

特色產品

甕安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僅佔全縣人口的4.3%,飲食習慣以漢族為主,因而生產製作的土特產品也體現了當地漢族群眾的風格。主要有:珠藏片區的泡酸辣、灰包豆腐、豌豆涼粉等;天文片區的干米粉;草塘片區的豆油皮、五香豆腐絲;雍陽片區的黃粑、霉豆腐、水豆鼓、豆鼓粑、血罐粑等;永和片區的泡菜、腌菜等。

交通


高速公路

甕安是黔中腹地水陸富集的樞紐城市,道(真)新(寨)高速公路、貴(陽)瓮(安)高速公路、(瓮)安江(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4公里。
2018年3月30日上午,甕安至開陽高速公路開工奠基儀式在開州湖特大橋甕安岸主墩施工現場舉行。甕安至開陽高速是貴州省“678”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第三橫”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
2018年12月2日,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在黃平縣舊州鎮七里沖舉行開工儀式,預計兩年完工。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起於甕安西坡與江都高速銜接,在黃平縣產業規劃區與規劃的貴黃高速銜接,路線全長39.558km。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是貴州高速公路“加密計劃”中的項目。

水運

甕安港
甕安港
甕安港是烏江航運重要港口之一,從烏江甕安港到重慶涪陵港全程水路約500公里進入長江。甕安港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年客運量30萬人次。甕安港在促進甕安及周邊城市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布局、支撐城市建設、完善綜合運輸、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鐵路

瓮馬鐵路為地方貨運鐵路(預留客運),南與滬昆鐵路福泉站連接,經過福泉市、龍昌鎮、牛場鎮、平定營鎮,北止於甕安經濟開發區,線路正線長約71公里,設4個火車站,日均貨運量在2-3萬噸左右,建設等級為國鐵II級。
瓮馬鐵路南北延伸線已於2018年啟動建設,北延伸線甕安至遵義段和南延伸線馬場坪至都勻段組成,線路合計總長148.533km。其中,南延伸線起於甕安至馬場坪鐵路姜家坪站,經麻江、谷硐、都勻楊柳街,終於黔桂鐵路新都勻站,線路長約48.9公里。北延伸線從川黔線的遵義地區閣老壩站南端引出,途徑尚嵇、團溪、鐵廠、珠藏、天文等,終點接入甕安站,線路長約99.633公里。

社會


2018年,甕安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4所,其中幼兒園78所(含民辦35所),小學54所(含教學點8個),九年制學校3所,初中13所,高中2所,完全中學2所(民辦),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全縣共有在校學生90797人,其中學前教育17946人,小學38762人,初中16308人,普通高中10372人,特殊教育學校181人(含送教上門75人),中職722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988人)。有教職工5657人(其中民辦學校904人),有專任教師4687人,其中幼兒園877人(含民辦476人),小學1901人,初中1085人(含民辦14人),高中642人(含民辦86人),特殊教育21人。職校161人(含外聘11人)。

旅遊


甕安城市風光
甕安城市風光
甕安縣有自然景源40處,人文景源36處,形成了以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區、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文化旅遊度假區為主的國內著名旅遊景點。江界河大橋、朱家山原始森林、玉華古生物化石群等極有科學考察旅遊價值。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是貴州省重點打造的100個景區之一。
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是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貴州省文化旅遊十大品牌,2014年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旅遊區位於甕安縣城東北部的猴場鎮,距縣城14公里,旅遊區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優勢突出,旅遊區彙集有紅色文化、商賈文化、龍獅文化、土司文化以及集川、滇、湘、黔民族風格為一起的民俗文化,文化底蘊深厚。
景區內有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戲樓——古邑雙面大戲樓、中國最著名的進士樓——古邑黔山進士樓、貴州最大的木結構書院建築——旗山書院、貴州唯一尚存的安撫司署衙——草塘安撫司衙署,奢香夫人行居等主要景點。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區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區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區
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區總面積138.57平方公里,由江界河景區、猴場會議會址景區、穿洞河景區3個部分及其他8個獨立景點組成。其中:江界河景區位於甕安縣境內的烏江兩岸,屬典型的高原峽谷風光;猴場會議會址景區位於縣境內的猴場鎮周邊地區,是以紅軍長征的重要史跡為主的人文景觀;穿洞河景區位於甕安河中段,其下游匯入烏江,屬於河谷風光帶。
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強渡烏江天險的戰鬥遺址、天下同類第一懸臂大跨度桁式組合拱橋——江界河大橋、中國十大水簾洞之一的穿洞河瀑布水簾洞、花龍口瀑布、十八學士峰、美女岩、猴場會議會址、猴場會議陳列館、毛澤東行居、紅軍幹部團休養連舊址等。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
朱家山國家文化旅遊度假區
朱家山國家文化旅遊度假區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3A級景區),是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森林風景區,植被茂密,水質富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指數達423%。朱家山空氣清新、氧氣充足,負氧離子達到89500個單位/立方厘米。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1.2萬畝,80%為原始次森林,保護區內平均海拔1008米,最高峰碼頭山海拔1360米,最低谷海拔700米。景區可觀賞馬頭山、情人湖、杜鵑王、“六樹同根”,可漂流清溪。
花間池溫泉度假區
花間池溫泉度假區是一個集網紅打卡、高品住宿、養生餐飲、商務接待、溫泉體驗、康養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景點。溫泉區域面積達300餘畝,有40多個各具特色、功能各異的溫泉泡池。
下司石林景區
下司石林風光
下司石林風光
下司石林景觀,成型於4億年前,是發育類型較齊全、保存較完整的極具觀賞性的連片喀斯特石林,石林內多處有溶洞、溶溝、迷宮。石林由石峰、石牙、滕蔓組成。
茶旅小鎮
茶旅小鎮位於甕安縣城18公里的建中鎮境內,驅車從甕安縣城出發,經貴瓮高速甕安西站下車即到。小鎮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歐式建築風格打造的茶旅一體化小鎮。
茶旅小鎮四周青山環繞,清澈的湖泊與美麗花草、綠色茶園相映成趣,紅頂白牆的歐式建築分散在茶園之間,充滿異域風情。小鎮內建有專供出口歐盟的有機茶園,遊客可在裡面體驗採茶、炒茶。
仙橋山
仙橋山
仙橋山
仙橋山位於甕安縣城西南5公里的望洞村,雄峙於南北伸展的長嶺之巔。山頂有一長方形穿洞,遠望似一面中天明鏡,又若仕女髮髻上的一匹玉簪。因其是山峰頂上的透光穿洞,與一般低處的“天生橋”不同,故舊志稱“石鞏仙橋”。仙橋山的橋上正中原建有二層六角尖頂亭閣。東面山腰原建有仙橋廟。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貴州巡撫郭子章上山遊覽,曾作詩《過仙橋有感》,並題書“播南首景”四個大字刻於“橋身”,今字跡已經泯沒。

代表人物


甕安歷史上彙集了眾多名流。宋代貴州第一個考取進士的甕安人猶道明;明代宣德、正統年間舉人宋昂、宋昱;清代貴州文化史上享有盛譽的詩人猶法賢;清代一朝三翰林的王夢旭、王夢堯、王士俊;清代農民起義軍黃埔軍首領何德勝;紅軍作家陳靖等。
宋欽故居
宋欽故居
宋欽(?~1381),族名宋陽舉,蒙古名宋蒙古歹,元靖江路總管宋阿重之孫。原世襲猴場平夷宣撫使司宣撫使。於元朝宣正年間(1341~1368)從猴場遷居順元城(貴陽),任八番順元等處沿邊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將軍,八番順元等處宣慰使元帥,加鎮國上將軍。並四川等處行省參知政事。洪武四(1371),明太祖賜宋蒙古歹為宋欽,授懷遠將軍,世襲貴州宣撫使司同知,次年升貴州宣慰使司同知。宋欽對元明兩朝都建有功勛,為宋氏家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死後,其妻劉淑珍代襲其職。
傅玉書(1746~1812),字素余,號竹庄,晚號筠墅老人,甕安猴場人。清代著名戲劇家、史學家、文學家和詩人。編纂了全國第一部私家縣誌《桑梓述聞》,編輯《黔風舊聞錄》、《黔風鳴盛錄》24卷、《竹庄詩文集》40餘卷、《讀書拾遺》10卷、《漢詩箋》4卷、《古今詩賦文抄》等詩文集,研著易經《象數蠡測》4卷、《卦爻蠡測》2卷。
冷少農(1900~1932),原名冷肇隆,貴州甕安人。1925年,投身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兩廣區委會軍事部工作,任周恩來同志的秘書。1932年3月,被譽為“紅色特工”的冷少農被叛徒出賣被捕,同年5月,被敵人秘密殺害於南京雨花台,年僅32歲。1950年,貴州省政府追認冷少農為革命烈士。
此外,唐代詩人王勃的老師牛騰還曾被貶謫牂牁郡建安縣任縣丞,治所便是在今甕安縣猴場鎮下司街村。甕安自明清始不到五百年的歷史上,便有19人進士及第,110人高中舉子。

獲得榮譽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