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釭

詞語

金釭,漢語詞語,拼音是jīn gāng,注音是ㄐ一ㄣ ㄍㄤ,意思是古代宮殿壁間橫木上的飾物。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宮殿壁間橫木上的飾物。
漢·班固《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為列錢。”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
顏師古·註:“服虔曰:‘釭,壁中之橫帶也。’晉灼曰:‘以金環飾之也。’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於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為釭,若車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
唐·崔國輔《白紵辭》:“壁帶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變成空。”
⒉亦作“金缸”。金質的燈盞、燭台。
《文選·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庭樹驚兮中帷響,金釭曖兮玉座寒。”
劉良·註:“金釭,謂金盞置燈也。”
五代·齊己《江寺春殘寄幕中知己》詩之二:“秋加玉露何傷白,夜醉金缸不那紅。”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七一:“金缸花燼月如煙,空損秋閨一夜眠。”
劉逸生·註:“古代照明用的燈盞,或用銅製,稱為金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