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

編57-62熊貓郵票

《熊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為了宣傳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熊貓,於1973年1月15日發行的,志號為編57-62的編號郵票。這套郵票的6枚圖案,均採用吳作人1972年繪畫的水墨熊貓圖,生動而逼真地表現出珍稀動物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徵。6枚圖案分別以不同的淺淡單色為邊框,形成多色套邊,猶如一幅幅採用絹綾裝裱的水墨畫,精巧典雅。這套郵票是中國正式成套發行的第二套熊貓郵票,也是“文化大革命”中發行的惟一一套動物題材郵票。

發行背景


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屬於古動物,與其同時生活的劍齒虎等早已滅絕,成為化石,倖存下來的熊貓被動物學家稱為“活化石”。中國政府對熊貓的保護非常重視,1962年被國務院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在生存熊貓的地區設立自然保護區,成立熊貓研究機構。
為進一步宣傳中國這一特有珍稀動物,增進與各國的交往和友好,1973年1月15日,交通部發行了這套郵票。這是繼1963年8月5日,郵電部發行的特59《熊貓》郵票之後,中國正式成套發行的第二套熊貓郵票。但這次發行“熊貓”郵票,意義和作用不同以往。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國的國際聲望日益提高。1972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總理在歡迎宴會上表示中國政府要向美國政府贈送兩隻大熊貓,尼克松高興地接受。消息傳出后,很快在世界各國出現了熊貓熱。國際輿論界認為中國向美國贈送大熊貓,並再次發行“熊貓”郵票,是在開展“熊貓外交”。
編57-62《熊貓》
編57-62《熊貓》

制票參數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規格整張枚數齒孔度數顏色
(57)熊貓20分10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黑、紅、淡紫
(58)熊貓10分10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黑、紅、淡綠
(59)熊貓8分1000萬枚40mm×30mm50(5×10)P11×11.5黑、紅、淡棕
(60)熊貓8分1000萬枚40mm×30mm50(5×10)P11×11.5黑、紅、淡棕
(61)熊貓4分10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黑、紅、淡綠
(62)熊貓43分10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黑、紅、淡紫

票面圖案


(57)
(57)
《熊貓》編(57),郵票畫面描繪了一隻大熊貓正在嚼吃竹葉的情景。 
(58)
(58)
《熊貓》編(58),郵票畫面是吳作人先生依據這次熊貓繁殖場面進行設計的,因此,在這枚郵票上沒有箭竹的背景,只是把幼仔的頭朝上畫著。 
(59)
(59)
《熊貓》編(59),郵票畫面以一片修竹為背景,描繪了熊貓媽媽正在訓練幼仔進食的情景,既體現了母子親情,也表現了這種動物的天性。 
(60)
(60)
《熊貓》編(60),郵票畫面描繪了一對熊貓兄弟正在進食的情景,它們悠然自得,十分親切。 
(61)
(61)
《熊貓》編(61),郵票畫面即描繪了一隻大熊貓背依竹林,貪婪進食的情景。 
(62)
(62)
《熊貓》編(62),郵票畫面描繪了兩隻成年大熊貓,在一起邊吃邊玩的情景,表現了熊貓的又一種生活習性。 

郵票賞析


這套熊貓郵票,不僅用了吳作人的畫,而且還根據交通部一位副部長的提議,保留了吳作人的題字和印章,這在新中國郵票設計史上是第一次。
《熊貓》編(57),畫面描繪了一隻正在津津有味兒地啃吃竹葉的熊貓形象。熊貓背靠粗壯挺拔的竹,雙手握著一枝嫩綠的竹葉,啃呀,啃呀,肚子都吃得圓滾滾的了,還在不停地吃著。畫面邊框採用淡紫色,右上角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一顆紅色印章,猶如一幅經過精心裝裱的水墨畫,典雅而富有情趣。
《熊貓》編(58),畫面描繪了一對熊貓母子親愛的情趣。熊貓媽媽抱著自己的小寶寶,用左手輕輕撫摸著孩子的後背,前後搖晃著身軀,彷彿在哼著一支優美動聽的催眠曲;熊貓小家家躺在媽媽溫暖的懷抱里,慢慢閉上眼睛,幸福地進入美妙的夢鄉,畫面邊框採用淡綠色,左上角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一顆紅色印章,猶如一幅精心裝裱過的水墨畫,素雅而具有情趣。
《熊貓》編(59),畫面以一片茂盛的竹林為背景,描繪了熊貓母子共進早餐的生活情景。熊貓媽媽很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熊貓小寶寶的手還不十分靈巧,不會把竹葉舉起來自由自在地吃只得爬在地上伸著腦袋啃;熊貓媽媽望著孩子那種笨樣子,還是堅持讓熊貓小寶寶自己學著吃,她相信,經過實踐鍛煉,孩子會掌握生活的本領,越來越聰明。畫面邊框採用淡棕色,右側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紅色印章,左上角鈐以一顆鮮紅的“珍異”二字橢圓形印章,既顯示出了號稱“動物中的活化石”的熊貓在世界動物資源中的地位,也使畫面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熊貓》編(60),畫面以茂密的竹林為背景,描繪了一對親密無間的熊貓小夥伴的形象。也許,他倆剛剛在竹林里玩一個有趣的遊戲,跑累了,肚子也餓了,現在正坐在地上加餐。他倆大口大口地吃著嫩綠的竹葉,是那樣香甜,都顧不得相互交談了。畫面邊框採用淡棕色,右下側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紅色印章,左上角鈐以一顆鮮紅的“珍異”二字橢圓形印章,既顯示出了號稱“動物中的活化石”的熊貓在世界動物資源中的地位,也點綴了畫面。
《熊貓》編(61),畫面描繪了一隻正在獨自進餐的熊貓姿態熊貓靠著高大挺拔的竹干,手棒一枝嫩竹,吃得正香甜的時候,突然,彷彿傳來了一種什麼動靜,他側耳傾聽,現出若有聽思的神情。畫面邊框採用淡綠色,右下角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紅色印章,左上角鈐以顆鮮紅的“珍異”二字橢圓形印章,既顯示出了號稱“動物中的活化石”的熊貓在世界動物資源中的地位,也點綴了畫面。
熊貓
熊貓
《熊貓》編(62),畫面以遠處的竹林為背景,描繪了一對貓朋友相聚攀談的情景。熊貓主人坐在那裡,左手扶著地,身體微微側著;熊貓客人正在品嘗主人親手製作的美味佳肴,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隨便;他們交談著,是那樣和諧,自然。畫面邊框採用淡紫色,左上角保留了原畫上的題字和一顆紅色印章,猶如一幅裝裱過的水墨畫,精美典雅。

收錄情況


《熊貓》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書名頁碼編號參考資料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2013)》44-
中國《中國郵票全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卷)》156-157-
中國《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611210-1215
美國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3381108-1113
德國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327-3281126-1131

郵票價值


從新中國郵票發行過程來看,編號郵票是在“文”字郵票與JT郵票之間發行的“過渡時期的郵票”,具有以下值得郵人關注的幾個特徵。
一、具有“承前啟後”的特徵。由於“文”字郵票的志號被取消,給生產和管理以及隨後的收藏帶來了許多麻煩,有鑒於此,郵票發行部門就對每枚郵票按數字進行編號——編號郵票應運而生。因“文”字郵票被安排在紀念日發行,就一律稱之為“紀念郵票”,編號郵票也沒有區分紀念郵票與特種郵票,有人據此稱編號郵票為“后‘文革’郵票”。
二、編號郵票存世量較少。編號郵票發行期間,中國的集郵活動尚未恢復,集郵的全面復甦是在1978年以後。因此,編號郵票發行後主要用於郵政通信,大量郵票被使用和消耗,很少有人購買後進行收藏,因而存世量不多。編號郵票的面值主要是為適應當時的郵資標準來設置的,全部95枚郵票中,4分郵票有6枚,8分郵票有74枚,10分和22分郵票各有4枚,20分、43分和52分郵票各有2枚。因當時發行的普通郵票不夠用,也發行了22分、43分和52分的郵票,以滿足國際通信的需要,但當時用得最多的還是4分和8分的郵票,故編號郵票中面值4分和8分的郵票都屬於“筋票”,而面值22分、43分和52分的單枚新票由於使用量較少,市價都低於面值4分和8分的郵票。
三、編號郵票發行量比“文”字郵票低很多。與“文”字郵票相比,編號郵票的發行量是很低的,郵票單枚的最高發行量為3000萬枚,最低的僅120萬枚,因此,能組成全套的編號郵票只有120萬套。“文”字郵票的最低發行量為290萬枚,但“文”字郵票的市價卻遠遠高於編號郵票,並且編號郵票和“文”字郵票的套數、枚數和面值卻相差不多,編號郵票共21套95枚,面值9.78元;“文”字郵票19套80枚,面值7.96元。按套數比較,編號郵票多2套,按枚數比較,編號郵票多15枚,按面值比較,“文”字郵票比編號郵票還少1.82元。“文”字郵票的全套發行量卻比編號郵票全套發行量高一倍以上,但編號郵票的升值幅度卻遠低於“文”字郵票。
從以上敘述的特點和特徵來看,編號郵票有著較大的升值潛力。編57-62《熊貓》郵票是編號郵票中的精品,該票1997年曾高至2400元。

真偽鑒別


真偽鑒別
真偽鑒別
編57-62《熊貓》郵票,真品採用郵票紙印製,紙質堅韌挺括,吸墨性能好;刷有背膠;齒孔規則、整齊、圓滑;刷色純正、自然,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均清晰,逼真。
編徠57-62《熊貓》郵票,偽品採用郵雙面銅版紙印製,紙質鬆軟較厚;未刷有背膠;齒孔不圓滑、不規則;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刷色模糊;顯示彩色網點。

榮譽表彰


這套“熊貓”郵票發行后,很受中國國內外歡迎,北京市郵局發行“熊貓”郵票僅一個月,就向國外出口近40萬套。這套郵票在1980年被郵電部授予建國30年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