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麥草

禾本科偃麥草屬植物

偃麥草(拉丁文名: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為禾本科偃麥草屬植物,生於山穀草甸及平原綠洲,產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區。蘇聯、蒙古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偃麥草原產歐洲南部和小亞細亞,在北美西部溫暖地帶有較多地種植。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從世界各地搜集了一些堰麥草種子,已開始在北方及東部沿海鹽鹼上上種植。

形態特徵


偃麥草
偃麥草
多年生,具橫走的根莖。稈直立,光滑無毛,綠色或被白霜,具3-5節,高40-80厘米。葉鞘光滑無毛,而基部分櫱葉鞘具向下柔毛;葉舌短小,長約0.5毫米;葉耳膜質,細小;葉片扁平,上面粗糙或疏生柔毛,下面光滑,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穗狀花序直立,長10-18厘米,寬8-15毫米;穗軸節間長10-15毫米,基部者長達30毫米,光滑而僅於棱邊具短刺毛;小穗含5-7(10)小花,長10-18毫米,寬6-10毫米;小穗軸節間長約1.5毫米,無毛;穎披針形,具5-7脈,光滑無毛,有時脈間粗糙,邊緣膜質,長10-15毫米(連同長1-2毫米的尖頭);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具5-7脈,頂端漸尖,具短尖頭,芒長約2毫米,基盤鈍圓,第一外稃長約12毫米;內稃稍短於外稃,具2脊,脊上生短刺毛;花藥黃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6-8月。
偃麥草
偃麥草
偃麥草
偃麥草

生長環境


生態特徵:偃麥草抗寒性較強,不耐夏季高溫,在北京高溫於早的夏季常生長不良。堰麥草適宜冷涼較乾旱的氣候,在年降雨量為360—400mm的地區可以生長。它也較耐濕,可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生長。也常生長在鹽鹼化草甸和濱海鹽鹼地上,因之,它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夠在其他作物不能忍耐的中度和重度鹽鹼地上生長的牧草

主要價值


偃麥草
偃麥草
儘管堰麥草莖葉較粗糙,其適口性仍然很好,尤其早春晚秋營養生長期更是如此。曬制乾草如掌握好刈割時期,亦可保證飼用和營養價值,牛、羊均喜食。抽穗期採樣分析營養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如表12—l和表12—2。

生長特性


據試驗,堰麥草可以在含鹽量0.6%的鹽土地上全部成活,在0.4%以下含鹽量的鹽士中可以獲得較好的產草量。總之,堰麥草是耐寒、耐旱、耐濕又耐鹽鹼的牧草之一,在我國黃淮海鹽鹼地上及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有廣泛的利用前景。堰麥草在北京種植,3月下旬返青,5月中旬拔節,6月下旬扣覦,8月11旬種子成熟,是生育期最長而成熟期最晚的草種之一。生育期140一150天,全年生長期270天左右。堰麥草種子成熟時易脫落,應在蠟熟時及時收穫。愜麥草種子較大,容易種植,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下出苗較快,幼苗生長旺盛,適宜單播。其草場在收種后和晚秋可以用來放枚,夏末可以刈割.曬制乾草。為了保證草的質量,應在抽穗期XO割。北京地區一般一年可刈割3次,鮮革產量22.5—37.5/ha,產乾草7.5—12.0t/ha。堰麥草在北京種植,種子產量不高,一般為150—225kg/ha,而且質量較差,主要原因是北京7—8月份正值雨季,不利於堰麥草開花授粉結實。
堰麥草容易種植,播前將土地翻耕平整,在適宜的土壤墒情條件下,可春播也可秋播,而以秋播為宜。東北地區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北京地區可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種。播種量每公頃15—22.5kg,條播行距20—30cm,播深3—4cm,播后覆土鎮壓,苗期注意清除雜草,有條件時在秋末或早春施人氮磷肥料,可提高產草量和改善草的品質。

相關種類


長穗偃麥草Elytrigia elongata (Host) Nevski
中間偃麥草Elytrigia intermedia (Host) Nevski
脆軸偃麥草Elytrigia juncea (L.) Nevski
偃麥草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
硬葉偃麥草Elytrigia smithii (Rydb.) Nevski
毛偃麥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