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境內省屬公辦高等院校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是燕山大學的二級學院。1960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成立,由於重型機械自動控制的需要,隨即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抽調部分骨幹教師創建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1962年,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易名為電力拖動及自動化專業。1984年,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遷往秦皇島市。1996年,電氣工程學院創建。1997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整體更名為燕山大學。2006年,學院遷入燕山大學新校區。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下設6個系和3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學院有教職工23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3人,教授68人,副教授65人,在校生4774人,其中博士156人,碩士1139人、本科生3479人。

歷史沿革


辦學歷史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1960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成立,由於重型機械自動控制的需要,隨即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抽調部分骨幹教師創建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
1962年,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易名為電力拖動及自動化專業。
1984年,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遷往秦皇島市。
1996年,電氣工程學院創建。
1997年,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整體更名為燕山大學。
2006年,學院遷入燕山大學新校區。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控制系統與智能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機構類別機構名稱批准單位
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科技廳
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工業計算機控制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科技廳
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電力電子節能與傳動控制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科技廳
河北省智能康復及神經調控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近十年來(2011-2020),學院在科研立項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共計獲批國家級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項目22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3項,其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1項,國家重點基金項目10項(含重大專項、儀器專項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2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項,總縱向到款額11247/13776萬元。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工作共計獲批省部級項目324項,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82項(河北省傑出青年基金5項,河北省優秀青年基金2項,河北省重點基金項目11項),總縱向到款額2998/3536萬元。學院注重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完成橫向項目472項,總到款9680/18183萬元。學院在國家、河北省、行業等層面上斬獲了多個獎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河北省青年科技獎,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學院對學校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ESI貢獻位於全校首位。在計算機科學方面,學院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2448,貢獻率為58.01%。在工程學方面,學院論文被引頻次7710,貢獻率為45.89%。
在學院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與思想道德品質塑造並驅的育人理念下,學生們在各類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近年來,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獲國家級二等獎2項,國家級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3項,省級二等獎2項,省級三等獎1項;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得全國銅獎1項,河北省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全國銀獎1項,銅獎3項,河北省金獎3項,銀獎8項,銅獎7項;在“恩智浦”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獲國家級一等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9項,國家級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13項,二等獎8項;在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4項;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中,獲國家一等獎10人,國家二等獎21人,省一等獎49人,省二等獎99人。其它各類競賽共計獲獎320餘項。
時間項目名稱獲獎類別等級主要完成人完成單位排名
2018年網路系統的分散式感知與協同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華長春第二
2018年網路化非線性動力系統分析與設計河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華長春第一
2018年網路化多智能體系統協同控制理論與優化方法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羅小元第一
2018年大型軋機系統振動特性分析與監測控制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時培明第二
2017年工業無線網路監控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袁亞洲第二
2017年海洋鑽井平台結構用高性能無縫鋼管的關鍵材料技術開發及應用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孫宇第一
2016年網路系統分散式感知與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自然科學)華長春第二
2016年水環境有機物的熒光光纖式檢測技術及系統設計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王書濤第一
2014年複雜系統的性能分析與魯棒控制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楊洪玖第二
2014年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冷卻及熱回收裝置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郝曉辰第一
2014年非相似成像光學系統研究及在特種數字影像工程中的應用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胡春海第一
2013年高速板帶軋機機電耦合振動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劉爽第一
2012年環境污染物光譜檢測技術及系統實現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王書濤第一
2011年複雜非線性滯后動力系統的分析與綜合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關新平第一
2010年製造系統智能監控理論與技術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李小俚第一
2009年新型廣義預測控制演演算法與鍋爐節能工程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鄭德忠第一
2009年加熱爐坯溫實時跟蹤預報顯示及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李國友第一
2008年魯棒控制系統設計的參數化方法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關新平第一
2008年中小功率開關型逆變電源及並聯併網關鍵技術研究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鄔偉揚第一
2008年基於熒光譜機理的污染氣體及有機污染物識別與監測的全光纖系統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王玉田第一
2007年光譜吸收式污染氣體光纖檢測系統的研究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王玉田第一
2006年複雜動力學系統的魯棒控制與應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自然科學)關新平第一
1999年六路振動設備狀態監測及故障預警儀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張淑清第一
百篇優博
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提名論文1篇
年份所屬學科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提名論文
2008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狀態滯后非線性時滯系統的魯棒控制

學術資源

4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防主幹學科,1個河北省本科教育創新高地,1個河北省教學團隊,3個河北省教學示範中心。

學術交流

學院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了多次學術會議。2016年以來,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80餘人次來學院講學和從事合作研究;派出學術骨幹100餘人次赴國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單位進修、考察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美國托利多大學、日本上智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國外大學有著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學院下設6個系和3個本科專業學院現下設自動化系、儀器科學與工程系、電氣工程系3個系,1個電子實驗中心,學院綜合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團委3個行政辦公機構。
系:自動化系、儀器科學與工程系、自動化儀錶系、生物醫學工程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電力工程系
本科專業: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系部名稱本科名稱
自動化系自動化
儀器科學與工程系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儀錶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生物醫學工程系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
電力工程系
規劃發展
總體目標:經過“十三五”建設,學院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學科布局進一步優化,優勢學科實力進一步加強,新建學科水平快速提升,學科綜合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出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學術成果,論文數量和質量均大幅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和高端人才的引進均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高。

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224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7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德國洪堡學者3人。在校生4870人,其中博士188人,碩士1210人、本科生3472人。

學科體系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學院擁有1個河北“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河北“雙一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河北省強勢學科,3個河北省重點學科。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B、“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B-、“電氣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C+。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技術和電氣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導航、制導與控制,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網路控制與技術處理,冶金綜合自動化,海洋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生物醫學儀器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導航、制導與控制,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生物醫學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電子信息,能源動力
河北“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河北“雙一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電氣工程
河北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河北省強勢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群
學科種類學科名稱批准單位批準時間
國防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國家工信部2008年
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河北省人民政府2005年
河北省重點學科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原國家機械部1995年
河北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河北省教育廳2000年
河北省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河北省教育廳2005年
國防重點學科
1980全國首批具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2000年獲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評為河北省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國防重點學科。
現有教師及研究人員50人,其中:正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線性系統動力學分析與控制、軋機板形板厚控制、智能識別、監控及應用、機器人控制等。
學科承擔著大量的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任務。研究成果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並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出版專著一部;被SCI、EI和ISTP收錄學術論文142篇。
河北省重點學科
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學科於1992年被評為首批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2000年被評為河北省重點學科。2005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強勢學科群建設學科。
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學科現有教師及實驗人員2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碩士學位教師2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光電檢測與光纖感測技術、精密測試儀器及機械加工自動化監測技術、激光生物物理技術和動力系統多路巡迴檢測與節能工程。
近年來,獲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獎勵共計17項。在國防工業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等出版專著及教材共6部。
河北省重點學科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於1998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被評為河北省重點學科,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河北省自動化強勢學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力電子於電力傳動學科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教師1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逆變電源拓撲及控制技術、功率因數校正及諧波補償技術、大功率牽引傳動及故障診斷、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及應用技術、高頻功率變換軟開關技術、特種開關電源、交直流傳動及其運動控制、電氣設備故障診斷和可靠性、超導電子學技術及其應用、新型光電轉換器件等。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重大橫向科研課題3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市級及其他獎勵9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60多篇。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審批時間
控制科學與工程2007
儀器科學與技術2007
電氣工程2009
燕山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6年獲得“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博士后流動站。現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海洋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生物醫學儀器與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為河北省強勢特設學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創新和競爭能力的研究團隊。主要圍繞光電檢測與光纖感測技術、精密測試儀器技術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共形成了4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該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是河北省重點學科,建有電力電子節能與傳動控制河北省重點實驗室,設有變頻電源、高頻開關電源、可再生能源、電能質量控制、功率因數校正、逆變電源、電機與控制、特種電源及故障診斷、電工理論新技術等研究室和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學科特色研究方向:(1)電力電子功率變換與控制,(2)電力傳動與軋機自動化,(3)新能源發電與應用,(4)電力系統運行分析與控制,(5)新型電工電子器件及應用。
燕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設立於2007年。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網路控制與信息處理、冶金綜合自動化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為河北省強勢特設學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創新和競爭能力的研究團隊。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等。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獲取時間
儀器科學與技術08042007
電氣工程08082010
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2007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科代碼審批時間
儀器科學與技術精密儀器及機械0804012003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0804021996
海洋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0804202005
生物醫學儀器與工程0804212005
電氣工程電機與電器0808012010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0808022010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0808032010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20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0808052010
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2000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2003
系統工程0811032005
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0811042005
導航、制導與控制0811052005
冶金綜合自動化0811202005
網路控制與技術處理0811212005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科代碼
儀器科學與技術精密儀器及機械080401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080402
電氣工程電機與電器08080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080802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080803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080805
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
系統工程081103
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081104
導航、制導與控制081105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0831
專業學位授權學科
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儀器儀錶工程430104
電氣工程430108
控制工程430111

人才培養

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河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河北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河北省精品課程5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自動化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電氣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燕山大學-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港口綜合自動化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河北徠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自動化實驗中心
河北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新能源變換與應用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河北省精品課程:自動控制理論、電工與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電氣控制與PLC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厚德博學”
以人為本,即“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本,就是充分依靠教師這一辦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等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堅持以培養人才作為學院的根本任務,從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成才出發,關注和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回顧電院五十多年的辦學歷程,從東重創建之初誠攬八方英才,到多年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學和學生工作的傳統,學院在辦學工作中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思想。
厚德博學,是我們辦學、為人、育人的準則和目標。厚德,就是以高尚的道德和品行作為學院的立院之本、為人之道、育人之基。培養和錘鍊優良品德是造就人才、成就事業的基礎;博學,就是以傳承和創造知識作為大學的特徵和使命。大學師生唯有追求博大精深、博採眾長,堅持學無止境、創新不殆,才能以更多的知識與技術創新成果來貢獻國家、服務社會,從而實現理想、完成使命。厚德博學與我們長期以來提倡的“德才兼備、知行合一、全面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確立“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既反映對電院歷史辦學思想的傳承,也體現新形勢下電院更高層次的辦學宗旨和追求。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徽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院徽為圓形標識,由內外兩個同心圓組成,外圈上部為黑色學院中文名稱,下部為黑色學院英文名稱;內圈為兩道閃電組成的藍色圖形。
院風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團結,是包容,是協作,是團隊合作的凝聚力量;進取,是奮鬥,是追求,是執著自強的奉獻精神;
求是,是探索,是求真,是理性務實的科學素養;
創新,是超越,是創造,是成就進步的不竭源泉。
我院“團結、進取、求是、創新”八字院風,是學院以哈工大及原東重的優良傳統為指導,是廣大師生智慧和意願的結晶,經過近十年的歷程,已為廣大師生、校友等所熟知,成為學院重要的精神動力文化。因此,沿用八字院風,從尊重歷史、尊重實際、傳承文化來考慮是合理的,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八字院風加以新的詮釋,賦予新的內涵,使之更加體現時代精神,又是必需的。
人才培養方面:
到2020年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4000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左右,碩士研究生480人左右,一本招生數840人;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2%以上。著力提升教學水平,獲校級教學成果1項,開設在線開放課程2-3門、產學研合作辦學基地3-4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90項,數學建模競賽獲國家級一等獎2項、通過專業認證與評估專業數2個,校級規範化建設課程24門。力爭新增2篇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0篇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校內、校外研究生實踐基地各增加2個,校級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10項。
學科建設方面:
到2020年末,力爭衝擊國家一流學科、申報成功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工程中心或重點實驗室。
科學研究方面:
到2020年末,申報成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5餘項,力爭申報成功國家級科研獎勵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力爭“十三五”末縱向科研到款7000萬元,產學研合作橫向科研到款7000萬。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篇,國家發明專利120項,實用新型專利80項,學術專著10部。
師資建設方面:
到2020年末,全院教師總數達到210人,全院師生比達到1:17,教授90人、副教授75人,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18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不低於85%。新增1人、國家優青2-3人、國家傑青1-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2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河北省傑青2人,河北省特貢專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工程人才3-5人,年度訪問學者年均3人,在站博士后達到15人。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華長春
黨委書記盧志剛
副院長郭小強
副院長劉爽
正處級輔導員劉立偉
副書記李浩然

歷任領導

職務任期姓名
院長1996-1997王洪瑞
1998-2009關新平
2009-2019盧志剛
書記1996-1998劉彥民
1998-2006鄭德忠
2006-2016張純江
2016-2019侯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