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頸鎮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轄鎮

石頸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西北部,東連石嶺鎮,南鄰雅塘鎮,西連青平鎮,北接長山鎮,東北連塘蓬鎮。區域面積為90.86平方千米(2019年)。

2019年,石頸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即石頸社區及白坭村、平坡村、平山村、平城村、新屋村、大田村、揚名水村、山埇村、東埇村、煙塘村、蒙村、香嶺村、鹿根垌村、石頸村,共104條自然村,總人口為5905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頸鎮常住人口為32734人。

2019年,石頸鎮生產總值114112萬元,同比增長6%;農業總產值66261萬元,同比增長7.5%;工業總產值13766萬元,同比增長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17萬元,同比增長9.1%;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12053萬元,同比增長-3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59萬元,增長9.4%;公共財政收入456萬元,同比增長-10.4%。

歷史沿革


石頸鎮以駐地石頸圩而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第五區。
1953年,屬第九區。
1957年,成立石頸鄉。
1958年,屬衛星公社。
1959年,析為石頸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石頸區。
1986年,改為石頸鎮。
石頸鎮
石頸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頸鎮位於廉江市西北部,東連石嶺鎮,南鄰雅塘鎮,西連青平鎮,北接長山鎮,東北連塘蓬鎮。區域面積為90.86平方千米(2019年)。

地形地貌

石頸鎮地勢北高南低,屬低丘陵地區。石頸鎮地形圖

氣候

石頸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600-1650毫米之間(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石頸鎮的主要河流有塘蓬河、沙鏟河。其中,塘蓬河發源於博白英橋鎮,沙鏟河發源於長青水庫,二者於石頸鎮蒙村合併。同時有花崗岩、高嶺土、河沙等礦產資源,其中,花崗岩蘊藏量3億立方米。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641.9公頃,林地面積3994.8公頃。

行政區劃


石頸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白坭村平坡村平山村
平城村新屋村大田村
揚名水村山埇村東埇村
煙塘村蒙村香嶺村
鹿根垌村石頸村石頸社區

人口民族


2000年,石頸鎮有居民8636戶,總人口為35390人,其中男性19362人,女性16028人。
2005年,石頸鎮有居民10167戶,總人口為50180人,男女比例為115:100。
2010年,石頸鎮有家庭戶10883戶,集體戶29戶,總人口為42693人,其中男性23057人,女性19636人。
2014年,石頸鎮有居民10641戶,總人口為56869人。
2015年,石頸鎮有居民10725戶,總人口為57434人。
2016年,石頸鎮有居民10564戶,總人口為58137人。
2017年,石頸鎮有居民10784戶,總人口為58699人。其中,常住人口為43014人。
2018年,石頸鎮有居民10872戶,總人口為58996人。
2019年,石頸鎮有居民10952戶,總人口為59054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頸鎮常住人口為32734人。

政治


石頸鎮政府機構
機構名稱主要職能
黨委政府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日常文書處理;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政府各項決議、決定及重要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的督促檢查;黨委、政府各種會議事務工作和黨委、政府領導參加重要活動的組織安排;根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開展調研、收集信息、反映動態;承辦黨委、政府重要文件的起草、修改、校核工作;負責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來信來訪的重大情況和問題;負責文件收發、管理文書檔案;負責組織、人事、統戰、宣傳、僑務、群團、統計工作;負責後勤服務和接待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管理農村救災救濟、救災捐贈;協助上級民政部門指導農村五保戶供養及敬老院、農村互助組織的建設和農村救災保險工作;負責法制宣傳和普及法律工作;管理勞動就業服務事業;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科技、新聞、影視文藝和體育工作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法令、法規;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鎮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中長期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綜合管理,協調社會文化、少年兒童文化事業;指導全鎮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和衛生、美育、國防教育、勤工儉學、教學設備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組織、管理全鎮科技力量和科技工作,開展科普活動,協同有關部門推動科技進步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協調有關部門實施愛國衛生、初級衛生保健規劃: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指導全鎮開展各項體育活動。
農業辦公室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擬定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中長期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檢查監督農業農村各項政策、法規和減輕農民負擔問題的貫徹執行情況;協同市有關部門制訂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和協調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掌握和反映農業、農村、農民的工作動態、信息,研究總結全鎮有關重大問題,推廣典型經驗;指導農村經濟組織搞好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財務、會計、農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和審計工作;負責指導農村承包合同的簽訂、承包合同糾紛的調解與仲裁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和管理好全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做好防汛、防風、防旱和抗災、救災及災后復產工作;配合市職能部門,搞好農業技術攻關、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諮詢和技術推廣工作。
計劃生育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計劃生育工作的政策、法規;負責全鎮人口規劃的制訂;負責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統計工作;指導檢查計劃生育服務網路的建設;做好計劃生育避孕藥具的組織、指導、供應及使用的管理、監督工作。
規劃建設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劃建設法規;負責組織鎮村規劃的編製、管理和實施工作;負責管理鎮的基本建設、村鎮建設和建築業、公用事業、房地產業;負責轄區內生產建築、公共建築、公用設施等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辦理鎮區規劃區外私人建房的報建手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申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准建證、施工許可證);協助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轄區內國家、集體、聯合體企業和鎮區規劃區內私人建設工程的報建、辦證和收費工作;負責鎮的環境衛生管理;收集、積累、整理規劃建設及管理過程中形成各種文件資料並定期移交檔案部門;負責鄉鎮規劃建設的統計報表工作;負責違法佔地案件的查處,調處用地糾紛和土地復墾基金的收繳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的財政稅收、企業的方針、政策;協助和監督工商、稅務部門做好稅費的收繳;協助金融部門做好儲蓄和資金髮貸收回工作;檢查監督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執行情況;負責物價、供銷、交通管理工作;協助企業做好生產、營銷工作。
綜治信訪維穩中心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協調政法工作。
鎮人大辦公室負責鎮人大主席團會議決定的事項及鎮人大領導交辦的事項的組織實施、督促和檢查,抓好鎮人大年度工作計劃的組織,起草和初步擬定工作,市、鎮人代會、人大主席團會議和其他重要工作會議的組織籌備、文書材料、會議記錄、宣傳報道工作。
(表格內容來源:廉江市人民政府網站)
石頸鎮領導班子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陳波
黨委副書記、鎮長陳炎興
(表格內容截至2020年2月4日,來源:廉江市人民政府網站)

經濟


改革開放前,石頸鎮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紅煙、大豆、黃麻和養殖豬、雞、鴨等。1980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5年,開始發展香蕉、北運菜等經濟作物,發展商品生產。
2003年,石頸鎮生產總值16820.59萬元,農業總產值13252萬元。
2005年,石頸鎮種植業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蔬菜、紅橙、荔枝、龍眼、甘蔗、紅煙、蠶桑、蒲草等,養殖業主要養豬、牛、雞、鴨和淡水魚等。糧食種植面積3407.7公頃,總產量17963噸;蔬菜種植面積678.2公頃,總產量12216噸;紅煙種植面積253.2公頃,總產量571噸;水果種植面積2462.7公頃,總產量12383噸,其中紅橙面積1121.5公頃,總產量2287噸;造林植面積3911.6公頃。全鎮有工業企業78家,其中花崗岩板材加工企業38家;有綜合市場1個、專業市場1個,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8287萬元。全年生產總值18615萬元,工業總產值1462萬元,農業總產值141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1元,人均居住面積8平方米,居民存款餘額8900萬元。
2010年,石頸鎮生產總值3.89億元,工業總產值5178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77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0萬元。
2013年,石頸鎮生產總值58558萬元,同比增長9.7%;其中農業總產值20465萬元,同比增長8.5%;工業總產值9720萬元,同比增長33.7%;公共財政收入311.7萬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收入3876元,同比增長9.3%。
2014年,石頸鎮生產總值67786萬元,同比增長9.57%;工業總產值16046萬元,同比增長36%;農業總產值39123萬元,同比增長5.7%;公共財政收入375萬元,同比增長20.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225元,同比增長9%。
2015年,石頸鎮生產總值76010萬元,同比增長11.09%;工業總產值15023萬元,同比增長23.1%;農業總產值27127萬元,同比增長7.3%;第三產業總產值33860萬元,同比增長8.81%;公共財政收入334萬元,同比增長-10.81%;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609元,同比增長9.08%。
2016年,石頸鎮生產總值85125萬元,同比增長9.10%;農業總產值48787萬元,同比增長6.5%;工業總產值21529萬元,同比增長10.3%,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16923萬元,同比增長29.40%;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40686萬元,同比增長37.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64萬元,增長10.9%;公共財政收入375萬元,同比增長為41%;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979元,同比增長8.02%。
2017年,石頸鎮生產總值90058萬元,同比增長6.4%;農業總產值50013萬元,同比增長4.1%;工業總產值12228萬元,同比增長5.7%,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7027萬元,同比增長-0.3%;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51139萬元,同比增長2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07萬元,增長11.7%;公共財政收入507萬元,同比增長為38.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899元,同比增長38.56%。
2018年,石頸鎮生產總值98786萬元,同比增長8.5%;農業總產值50835萬元,同比增長5.2%;工業總產值12802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7726萬元,同比增長24.7%;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42299萬元,同比增長7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21萬元,增長8.8%;公共財政收入509萬元,同比增長為0.4%。
2019年,石頸鎮生產總值114112萬元,同比增長6%;農業總產值66261萬元,同比增長7.5%;工業總產值13766萬元,同比增長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17萬元,同比增長9.1%;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12053萬元,同比增長-3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59萬元,增長9.4%;公共財政收入456萬元,同比增長-10.4%。

文化


煙塘嶺革命烈士墓

煙塘嶺革命烈士墓位於石頸鎮煙塘村后的高嶺上,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有一座高約6米的紀念亭。用水泥、石、石灰砌成的烈士碑上刻有林敬武等13名革命烈士英名。

交通運輸


石頸鎮的公路東通羅州街道,西通合浦縣,南抵安鋪鎮,北達博白縣。
2013年,石頸鎮完成X677縣道石頸至雞公埇路段硬底化建設並實現全線通車,完成村道硬底化6條9.9千米以及臨時汽車客運站選址搬遷工作。
2014年,石頸鎮累計投入3000多萬,完成X677縣道17.6千米水泥硬底化改造,新建村道硬底化18.5千米。
2015年,石頸鎮投入900多萬完成鎮區街道硬底化改造0.4千米,鄉道改造4.3千米,新建揚名水、山埇、學樹壩等村道硬底化9.5千米。
2017年,石頸鎮投入資金1100多萬元,完成鄉道三級改造工程6.3千米,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13.6千米。
2018年,石頸鎮投入520多萬元進行鎮區街道改造,完成新市東路、中興路、新市東路0.9千米的道路改造;投入1200多萬元,對揚名水、香嶺、煙塘、平坡等10.02千米村道進行硬底化升級改造;投入600多萬元,對草塘橋、尖山橋、那利橋等190米橋樑進行改造建設。
石頸鎮
石頸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05年,石頸鎮有初中2所、完全小學15所、小學分教點23所、幼兒園1所,在校中小學生91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5%。
2015年,石頸鎮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創強小組的驗收,獲得“廣東省教育強鎮”稱號。

文化體育

2005年,石頸鎮有文化中心站1個、廣播電視站1個、影劇院1座。
2013年,石頸鎮建設村文化廣場3個、籃球場2個、村級文化樓3間、農家書屋2間,完成石頸鎮文化中心的主體工程。
2014年,石頸鎮建成村級文化廣場12個、村級文化樓10棟,農家書屋13間。同時,投資400多萬元,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石頸鎮文化中心完全完工。此外,共投入55萬元,完成村級體育工程項目5個。
2015年,石頸鎮新建成村級文化廣場6個、村級文化樓5棟、農家書屋6間。同時,投入70多萬元建成鎮文化中心廣場。此外,共投入60萬元,完成村級體育工程項目4個。
2016年,石頸鎮建成石頸村委會太平山村文化樓和大田村委會柑樹下村文化樓、村級文化廣場2個、籃球場2個、村級文化樓5間、農家書屋5間,在政府大院內、麗景花園、國興花園、新市場旁打造4個廣場舞聚集地。此外,共投入85萬元,完成村級體育工程項目4個。
2017年,石頸鎮於2017年1月舉辦廉江市大篷車送戲下鄉和元旦晚會活動,於2017年2月舉辦《戶部黎公》粵劇演出,並新建了少數民族文化活動室1間、村級文化廣場3個、村級文化樓5棟、農家書屋3間。
2018年1月,石頸鎮組織人員參加廉江市藝術廣場舞比賽,獲得銀獎;5月,石頸鎮舉辦“五四”青年杯“鄉村好聲音”歌唱大賽;6月,石頸鎮舉辦村(社區)籃球賽、二中足球賽、廟山籃球賽;8月,石頸鎮舉辦鎮政府籃球賽;11月,石頸鎮舉辦2018平安石頸掃黑除惡文藝晚會。此外,共投入28萬元,完成村級體育工程項目2個。
2019年,石頸鎮共有竣工投入使用的村級文化樓26間,其中15間為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另外11間為自然村文化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有甘樹下村文化樓和揚名水村文化樓;有文化體育場地有43個,其中文體廣場1個、標準籃球場42個;有開放廣場舞場8個、群眾舞蹈隊4支。1月,在政府大院舉辦元旦文藝晚會;2月,在石頸二中舉辦2019年賀歲杯足球賽;3月,舉辦2019年慶“三八”女子拔河比賽;4月,石頸鎮工會職工30多人參加市工會組織的廉江市五一職工運動會全健排舞比賽,獲得優秀組織獎;6月,在政府大院內舉辦2019年石頸鎮“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七一文藝晚會;8月,組建“我愛你中國”合唱團;10月,在石頸鎮二中舉辦“光輝70載”文藝晚會。

醫療衛生

2005年,石頸鎮有醫院2所、鄉村醫療站38個。
2014年,石頸鎮各行政村共有20家農村醫療點,而石頸醫院有醫生45名。
2017年12月月底,石頸鎮建成公建規範衛生站5間。
2019年,石頸鎮完成公建規範衛生站12間,有家庭醫生團隊4個,參與的醫務人員21人。

社會保障

2013年,石頸鎮投入資金320萬完成鹿根垌、揚名水、新屋、東埇、大田等行政村183戶特困戶的安居工程。
2015年,石頸鎮投入700多萬元實施扶貧開發,完成5條幫扶村莊和698戶貧困戶1486人脫貧;投入資金412萬完成新屋、大田、揚名水、東埇、鹿根垌等11個行政村206戶貧困戶的危房改造。
2016年,石頸鎮共完成了第二批共5條幫扶村莊和681戶貧困戶1587人脫貧;以普通貧困戶每戶2萬元,低保戶每戶4萬元,五保戶每戶3.4萬元的標準,共投入資金800多萬完成全鎮313戶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工作;為全鎮低保戶、五保戶發放衣服被子等救濟品2136人次,為群眾發放臨時救濟金54人次共21800元。
2017年,石頸鎮共投入資金1538.6萬元,用於貧困村1048.14萬元,用於非貧困村490.46萬元,完成263戶貧困戶760人脫貧,並為全鎮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發放救濟品帳篷12頂、衣服350套、蚊帳180套、被子520套,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濟金144人次共43200元。
2018年,石頸鎮累計投入資金245.2萬完成67戶建檔立卡危房改造戶的危房改造,並為全鎮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發放救濟品帳篷11頂、衣服343套、蚊帳150套、被子375套,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濟金147人次共44100元。
2019年,石頸鎮為全鎮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發放救濟品帳篷212頂、大衣220套、蚊帳230套、被子230套,疊床160張,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濟金198人次共59400元。

生態建設

2013年,石頸鎮創建生態文明村11條,建成1座垃圾集中轉運站,121條自然村全部建有生活垃圾收集點。
2014年,石頸鎮創建生態文明村16條,新建垃圾壓縮站1個、自然村垃圾收集點133個。
2015年,石頸鎮創建生態文明村14條,建成鎮區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建成自然村垃圾收集點133處,村村有垃圾收集點的目標實現率為100%。
2017年,石頸鎮投入25.2萬元建造垃圾收集點(池)188個,,投入62萬元建成垃圾壓縮站1座,投入80.3萬元建造每天處理污水量為5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池。
2018年,石頸鎮創建生態文明村11條,在鎮區內新種植人行道樹86條,新安裝路燈28盞。

旅遊


鑒江廟

鑒江廟位於廉江市石頸鎮新屋村外鴨子河西岸,廟始建於明末清初,最初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56平方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林敬文、鍾永月等在石頸鎮附近一帶開展革命工作,以鑒江廟為革命活動基地,設有槍彈修理站和交通情報局。2008年,鑒江廟被廉江市人民政府定為廉江市重點保護文化單位,並列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5年,廉江市石頸鎮重建了鑒江廟。
鑒江廟的周邊有文化長廊、文化館、文化廣場和廉江市石頸鎮革命紀念館。其中,廉江市石頸鎮革命紀念館內的牆壁上有林敬文等革命烈士的頭像、生平事迹以及《石頸鎮革命鬥爭簡史》《石頸鎮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石頸鎮革命烈士英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