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熘鱖魚

淮陽名菜

醋溜鱖魚是一道淮陽名菜,主要用料有鱖魚、韭黃等。色香味俱全,具有補虛養身、健脾開胃的功效。

歷史文化


春秋戰國時,吳公子光欲殺吳王僚自立,伍子胥將勇士專緒推薦給公子光。光知王僚愛食“魚炙”,即命專緒至太湖名廚太和公處,專習烹“魚炙”之術,3個月學成后,光設宴請僚,命專緒藏匕首於“魚炙”腹中進獻,乘機殺僚,事成,公子光遂奪取政權。
清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有一次駕臨松鶴樓,偶見案桌上滿身斑點的鱖魚活蹦亂跳,即起欲食之念。掌廚在古代“炙魚”烹飪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乾隆食后讚不絕口。
1、醋餾鱖魚是揚州傳統名菜,由古代名菜“全魚炙”發展而來。
2、此菜在製作時,需廚師動作和諧嫻熟,加工時要求切刀勻稱,掛糊均勻;加熱時對火候要求尤為嚴格。
3、上桌時由兩名服務員配合,一人捧魚,一人端鹵,同時跑入店堂,俗稱“跑汁”。魚置桌上,立刻澆上滷汁,響聲大作,滿室生香,使筵飲情緒步入高潮。

製作材料


主料:鱖魚(1000克);
輔料:韭黃(100克);
調料:小蔥(10克)、大蒜(20克)、醋(75克)、白砂糖(200克)、香油(50克)、姜(10克)、料酒(50克)、醬油(75克)、澱粉(蠶豆)(200克)、花生油(300克)。

製作過程


醋熘鱖魚
醋熘鱖魚
1、大蒜去蒜衣,洗凈;
2、韭黃擇洗乾淨,切段;
3、蔥去根須,洗凈,切段;
4、姜洗凈,切片;
5、將鱖魚去鱗、鰓、鰭,剖腹,去內臟洗凈;
6、在魚身的兩面剖成牡丹花刀,用線紮緊魚嘴;
7、用刀將魚頭、魚身拍松;
8、將鍋置旺火上,舀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
9、將魚在水澱粉中均勻地掛上一層糊,一手提魚尾,一手抓住魚頭,輕輕地將魚放入油鍋內,初炸至呈淡黃色撈起;
10、解去魚嘴上的扎線,略涼后再將魚放入七成熱的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
11、稍涼后,再放入八成熱的油鍋內炸至焦黃色,待魚身浮上油麵,撈出裝盤,用乾淨的布將魚按松;
14、在第二次復炸魚的同時,另取一隻炒鍋上火,舀入花生油l00克燒熱,放入蔥、姜炸香,加醬油、紹酒、白糖和清水500毫升,同燒;
15、待燒沸后,用水澱粉勾芡,再淋入香油、醋、韭黃段、熟花生油50克,製成糖醋滷汁;
16、在制鹵的同時,另取炒鍋上火,燒至鍋底灼熱時,舀入熟花生油100克,及時將另一隻鍋內滷汁倒入;
17、將魚和滷汁快速端到席面,趁熱將滷汁澆在魚身上,便發出“吱吱”的響聲;
18、再用筷子將魚拆松,使滷汁充分地滲透到魚內部即成。
工藝提示
1、選用1000克左右的鱖魚為宜。
2、剖牡丹花刀時,刀距為2.4厘米,深至魚骨刀刃再沿魚骨向前平批1.5厘米。
3、做此菜要程序明確,先後三次油炸,每次油溫不同;每炸一次需“醒”一次。關鍵在於3隻炒鍋運用得當,即魚炸好后,汁也最好澆上,否則發不出“吱吱”的響聲。
4、此方法也運用鯉魚、黃魚
5、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2000克。

營養價值


醋熘鱖魚
醋熘鱖魚
鱖魚: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韭黃:韭黃含有膳食纖維,可促進排便;並含有一定量的胡蘿蔔素,對眼睛以及人體免疫力都有益處;其味道有些辛辣,可促進食慾;且含有多種礦物質,是營養豐富的蔬菜。從中醫理論講,韭黃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對婦女產後調養和生理不適,均有舒緩的作用。

營養成分


熱量(5922.70千卡)、蛋白質(209.42克)、脂肪(392.19克)、碳水化合物(392.69克)、膳食纖維(2.98克)、維生素A(180.80微克)、胡蘿蔔素(367.00微克)、硫胺素(0.38毫克)、核黃素(0.91毫克)、尼克酸(62.26毫克)、維生素C(18.90毫克)、維生素E(169.75毫克)、鈣(894.45毫克)、磷(2592.50毫克)、鈉(5396.92毫克)、鎂(498.65毫克)、鐵(38.81毫克)、鋅(14.84毫克)、硒(270.48微克)、銅(1.87毫克)、錳(5.61毫克)、鉀(3795.20毫克)、維生素B6(0.30毫克)、泛酸(0.14毫克)、葉酸(40.90微克)、膽固醇(1240.00毫克)。

食用人群


1、醋溜鱖魚適宜體質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飲食不香,營養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
2、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濕盛者不宜食用。陰虛火旺、有眼疾和胃腸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3、醋溜鱖魚中的韭黃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對婦女產後調養和生理不適,均有舒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