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樊躍的結果 展開

樊躍

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1958年生於北京,自幼學畫,畢業於北京市藝術學校舞美專業。樊躍是當今中國最有創新精神的舞台劇導演和舞美設計師,“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之一,國內首屈一指的舞美設計大師,共執導舞台劇十餘部,設計舞台美術作品近百部,多次榮獲中國舞台劇舞台美術設計大獎,是以創新為畢生追求的藝術家。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導演組成員;

2009年《印象海南島徠》總導演之一;

2011年《印象普陀》總導演之一;

2012 秦始皇(2006 紐約大都會)(12張) 年《又見平遙》總導演之一

2012年《印象武隆》總導演之一。

人物經歷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成長於軍旅,成熟于軍旅。長達20餘年的戰友與總政歌舞團工作經歷,先後創作出近百台優秀作品,其獨具匠心的創意與舞美構思,令他屢獲全軍、全國大獎。其作品風格大氣,形式豐富多變,特別是他超前的創新意識與精準的藝術把握,讓他成為當代國內舞美設計領域的佼佼者,34歲即被評為最年輕的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面對成功的巨大榮譽,樊躍並未停下腳步,又將他取之不竭的藝術創新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第一部《印象劉三姐》為發端,被國際權威人士評為“最不可複製的演出”。時至今日,“印象系列”已經先後完成了《印象劉三姐》、《印象西湖》、《印象麗江雪山篇》、《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又見平遙》等九部作品,接待觀眾數千萬人次,成為世界演出歷史上的奇迹。特別是其開創的山水實景演出模式,正在被其他同業者複製與效仿,形成新一輪的實景演出熱潮。
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是一份蘊涵於東方情懷的珍貴感動,是當代中國奉獻給整個世界的奇迹。作為奧運會核心創意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樊躍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其中,以藝術家的敏銳與愛國者的胸懷,運用多年的藝術積澱,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與對奧運盛會的百年期盼進行了精妙大膽的詮釋。為奧運會開幕式的最終呈現付出了巨大精力。開幕市最終驚艷天下,而以張藝謀、樊躍等為核心的開幕式創意團隊,其高超的藝術造詣與藝術表現力,也得到了世界範圍的高度認同。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而精緻的,符合現代紳士的全部要求,而幾代帝京子民的家族積澱,又讓他的性格中帶有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大氣與幽默。他的幽默感極強,熟悉他的人都喜歡聽他講的笑話,可謂信手拈來且有繞樑三日的意境;他更是個工作狂人,哪怕是一個人的時候,他不時深眯的雙眼與不斷比畫的手勢,也在顯示著他已經站在那個心中永恆的舞台之上。
從早年軍旅生涯斬獲的眾多榮譽,到後期“印象”系列受到的公眾追捧;從大都會歌劇院《秦始皇》演出后經久不熄的讚譽掌聲,到奧運會開幕式所贏得的世界感動,樊躍的天賦與勤奮正在得到不斷的成功印證,而他創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由他開發創意的實景電影,已經在“印象”系列最新力作《印象。大紅袍》中被部分採用,並已獲得國家技術專利。或許過不了多久,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實景電影即將面世。
當樊躍帶著“印象”系列的新思路端坐在沙發時,考究的服飾,一絲不苟的髮型,打破了很多人對藝術家長發飄逸、著裝隨意得甚至有些邋遢的符號化印象。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錯誤是要改的,缺點不要改,浪費時間。人的一生,要抓緊時間找到自己最大的、與眾不同的優點,然後放大一百倍,就干這麼一件事。”樊躍這樣闡述自己對成功的看法,不要被現在流行的成功學所牽累,不要向名人學,因為連名人自己都無法複製自己。對經典的態度應該是:我了解,我敬佩,但我不模仿。“我做所有人認為不可能,或者不合理的。只要做成了一點,就了不起。”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讓樊躍每天一睜眼就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激動,他期待著隨時可能到來的新創意。“人生最好的,就是你鍾愛一個事情,然後不斷地做,也許一不留神就偉大了一下。”
你一定會被我俘虜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的形象氣質稱得上是東方古典紳士的代表。他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形象永遠一絲不苟,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的衣服和日常用品都很別緻,不一定貴,但一定是適合他的,提煉成兩個字就是“講究”。2006年,他在美國大都會做《秦始皇》美術,身著一襲藏藍色中式棉袍出現在美國街頭,竟引發見怪不怪的美國人的高回頭率,甚至有人追過來詢問他這件衣服是在哪裡買的。這是一個把“把禮節和教養融化在血液中的紳士”,從內到外,從德行和儀錶都有自我要求。
樊躍的篤定閑適,就像他對自己藝術作品的把握:“我知道在某個地方,你一定會被我俘虜,慢慢兒領著你,讓你跟我走”。他曾說,他最好的藝術合作者是自己,“自己抽個煙,喝杯茶,就是自己跟自己玩兒起來了。就像我們拜佛一樣,其實是自己跟自己玩,石頭不會說話,是我自己完成的。藝術也是這樣,沒有別人能取代。我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把生活藝術化。這個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兒。好玩的事兒都孤獨,你以為你孤獨,那是假象。你如果真正感受到孤獨,而孤獨又不能帶給你美和享受的時候,那就不是孤獨,而是苦。我並沒感到苦。”
你以為他是孤僻的嗎?他的機智和幽默卻隨手可見,甚至是“蔫兒壞”的。接受採訪時,攝影師蹲在地上為樊躍拍照,讓他眼睛看著鏡頭和讀者交流,樊躍盯住鏡頭,悠悠然說了一句:“讀者的位置怎麼這麼低啊……”他的語錄都富含機鋒和韻味,聽過之後,夠你回味一陣子的。比如他曾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做女兒是第一次,我做父親也是第一次,彼此都可以犯錯。”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的思維和創意好像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生活中各種司空見慣被人忽略的情景和細節,都能讓他津津有味地琢磨起來。他說自己平時不運動,因為他內心的運動太豐富了,唯一喜歡看的是足球,“足球是人類發明的最經典的遊戲。它比好萊塢最商業的電影都要商業,也比它們更具戲劇性——每個球都不可重複,每個球星的性格不同,甚至連觀眾也不會重複。偶然性、戲劇性、英雄主義、觀演互動、不可重複性,等等這些因素充滿了張力和衝突。這種戲劇性和結局只有上帝知道,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始料不及,每一次觀看都像是經歷一場魔術或者探險。同時,足球遊戲也是社會的縮影,你會下意識衡量自己在賽場上會扮演哪個角色?前鋒?後衛?守門員?這種讓觀眾全身心投入的觀賞方式是真實而動人的,就是最好的演出”。
從足球可以延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其實就是怎樣看待“演出”這個概念,樊躍認為演出不僅僅是鄭重其事地走進劇場,也可以是在地鐵上看坐在你對面的人;逛商場、菜市場也是一種觀看演出的形式。甚至去看病,“醫院是人類最本能、最痛苦的地方,這不是耐人尋味的戲劇嗎?”看到電視上的拆遷新聞,他會想做一場“新聞演出”,“房子拆到一半,在廢墟上做一場演出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力?”在樊躍眼裡,藝術和生活沒有界限,演出形式是豐富多變的,“藝術本身是有意思的,往往我們自己把藝術搞得沒意思。看待‘演出’的角度越豐富、靈活、百無禁忌,那麼你的作品就越驚世駭俗、富有魅力。沒有辦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張藝謀曾經在印象系列火爆后這樣評價樊躍:“他不稀罕我這棵大樹。不靠我這棵大樹,他也可以成功。”
樊躍
樊躍在《印象劉三姐》排練現場
樊躍在《印象劉三姐》排練現場
的作品從《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開始,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種類,它不僅是一場演出的革命,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樊躍認為這是自己跟大自然合作的共同成果,“自然不是演出的布景,而是我的第一劇本,我的演出只是做了將計就計,加上了我的創意。並不是我的東西或主意多棒,如果是好,那是自然本身的好。我能夠想一些辦法,讓自然與人走得更近,能夠讓自然表演最正宗的東西。人站在大自然面前,就是憧憬了,你可能欠它的。我覺得更大的父母就是大自然。你有時間可以看看父母,但不一定有時間去真正感受自然。”
樊躍在《印象劉三姐》排練現場
他認為“印象”是一種詩意和夢想,跟記憶不同,記憶有一天會消失,但詩意和感觸卻可以永存。“印象”就像建築師手下的建築,建築師會去世,但悉尼歌劇院、埃菲爾鐵塔卻一直留那裡。
樊躍在執導《印象麗江》排練中
樊躍在執導《印象麗江》排練中
實景演出模式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同行所效仿和複製,但樊躍卻是最有資本和能力來為實景演出定義的人:“演出最本質的地方,讓所有觀眾在心靈上穿梭和行走。同其他藝術表演不同的是,我們讓演員表演和自然展示沒有界線,模糊這個界線。表演跟自然,同行同在。這就是實景演出的定義。”
電影生涯
在實景演出大獲成功之後,這個離經叛道的人又用行動吶喊:“我要搞電影了!”
“實景電影”這種全新的電影模式,其實已經在樊躍過去的作品《印象大紅袍》中嶄露頭角、初見端倪。凡是看過《印象大紅袍》的觀眾,無不為演出中那段大王峰和玉女峰的篇章所震撼和感動。而這一次,樊躍要做得更加極致和徹底,要把“實景電影”這種全新的模式作為他再一次出發的起點,他要做這個輝煌感官世界的國王和指揮官。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傳統電 影的3D是把真的變成假的,而實景電影是讓“假”成為真,現在電影產業都在忙於3D製作,用技術手段讓觀眾在室內感受到仿若戶外的現場感。而我們實景演出的現場本身就是3D啊,那山都幾千年了,石頭沒我的時候就有它。能聞到空氣、看到星空,會颳風、下雨甚至下雪。這種嶄新的看電影的方式,使大家走出傳統影院,在我這個全世界最大影院里享受這樣的視覺盛宴時,從始至終聞到的是大自然最純凈的空氣,此地、此景、此情和觀眾共同進入故事、感受故事。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新鮮空氣的生態電影院,我們所有的感受、科技、藝術、現代文明的成果都將還給大自然、回饋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給大自然有個交代。這種天然的3D電影為什麼不去嘗試呢?只要再給我點時間。”

媒體訪談


樊躍印象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時隔十幾日再寫這篇採訪,如果不聽錄音而僅憑記憶的話,我只記得那個悶熱的午後里,樊躍滔滔不絕且津津有味地在講兩件事:孤獨的藝術觀和接下來他的大作、大手筆——實景電影。眼前這位相貌英俊的導演講話滔滔不絕,就像戴上帽子有了思想以後的“幸運兒”,只是話題深刻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此外,對我來說,這也是個很新穎的話題——孤獨的藝術觀。他和我們聊起了“孤獨”的起源,時間彷彿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文革時期,當時樊躍還是個孩子。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會受歧視。“你想啊,家一年可以被抄好幾次,每次抄家犄角旮旯都不放過,找那些個‘封資修’的東西。”說到這裡,樊躍還不忘幽默一下,“拜託,抄的那麼頻繁,那些個東西還沒等我們弄回來呢好不好!那些人抄家都抄出考古學家的考古癖了,那個認真勁比考古學家都認真。可倒霉的是我們這些孩子。同班同學基本上都住在一個衚衕里,誰家有個風吹草動,第二天恨不得全校都知道了。”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心理自卑造成了我童年時期的孤獨。”
孤獨,生活中的貶義詞,但樊躍在藝術領域將它理解成褒義詞。“孤獨本身很美,因為藝術就是做以孤獨為美的事,那種自娛自樂,或者必須以自娛自樂達到臭美、達到美的不行的程度,藝術就成了。臭美加自戀,這就是狹義上的藝術。”這個語氣幽默的導演,看起來就像一個天真的大孩子,絲毫看不出童年時期的自卑在其內心深處表現於外的影子。自卑和自卑帶來的孤獨感,給了他一種獨特的視野和姿態看待事物、看待生活,並且成為他孤獨藝術觀理論和藝術成就最初的那個“沙粒”,而幾十年來樊躍負責往這個沙粒上分泌珍珠質——這些珍珠質就是他在孤獨中的思想、藝術觀,唯有如此,他這顆珍珠才逐漸形成。
徠藝術家的成長過程在我們的筆下往往只有幾行文字那麼簡單,但是只有閱歷豐富的人或者同為藝術家才知道這幾行文字背後的艱辛,才可以通過幾行簡短的文字望見背後那千多百個深夜裡孤獨的身影,或冥思苦想、或埋首書海,那真是如白駒過隙一向年華有限身。藝術,是藝術家用心力、用孤獨、用才華向時間索要的對生命的解答,這其中有多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經歷,他們自己都渾然不覺,只知道那顆追索藝術之心和探求藝術之身樂在其中——“孤獨並且自戀地臭美著!”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他自言運動少之又少,他指了指頭,“所有運動都差不多集中在了這裡。安靜下來思考,這種內心運動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和感受,感受生活方式給你帶來的所有一切。並且,當你過於專註,時間就會帶給你特別的驚喜,不是天亮了,就是天黑了!”通常,我們骨子裡的力量像石頭,但我們認識世界的能力卻像雞蛋。樊躍找到了另一條認識世界的途徑,即在常人行走的路上去轉換角度去感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身,“轉換角度你就能望見不一樣的風景,轉化出來的感受,特別有樂趣。”

印象樊躍

一些人渴望走得更遠,得到更多,這也促使他們由普通成為非凡。然而,成就非凡之後,慢慢忘掉本我的人,大有人在。面對成功的巨大榮譽,樊躍並未停下腳步。
正如樹和草的區別在植物學家眼中的意義尤為重要一樣,實景演出在樊躍的眼中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樊躍從一開始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商業屬性,所以他將藝術與商業的關係處理得很早。在商業和藝術之間,他選擇用商業成就藝術。“因為我的作品必須要走市場,否則無價值,這裡一群人演出連一個觀眾都沒有,有意義嗎?有價值嗎?沒有!無價值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一定有人看、好看、帶給人快樂,就是我們的初衷,要能觸動觀眾和自己。生存多少年完全看藝術價值。那麼我們來看實景演出的藝術性:它是博物館嗎?是的,整個場景就是一個自然博物館。是旅遊嗎?是的,人在自然中游賞感受。是實景演出嗎?當然,只是觀眾也在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但是,旅遊本身的暗示夠嗎?不夠,要讓遊人在交通工具上就被暗示已經加入演出了,你將共同營造的一個故事。這個意義巨大、藝術性巨大。”最後,他補充一句,“別人天天嚷嚷著是選擇商業還是藝術啊?我們不談這些,我們用商業成就藝術。”
樊躍自言每天都很興奮,因為在他看來,令人怦然心動的不只有愛情,還有創作。“不一定什麼樣的一個靈感將從我腦子裡蹦出來呢!我能不興奮嗎?”他口中所言的新聞類事件的實景演出就是其一,心痛的人、欲哭無淚的人大有人在啊。拆到一半,演員就在轟鳴的機器作業中唱啊跳啊、哭啊笑啊都行,無可無不可!我們不譴責拆家這件事,不舉旗抗議,我們只是用哭用笑表達思想和感情。這一定是一場很有分量的演出,無論是哭還是笑,對有思想的人足以達到震耳欲聾、振聾發聵的地步,因為這些聲音的背後有直擊人性的事件,你喊出來的一定是真實的。”
這種表達的方式,我們簡直聞所未聞,一次分泌出一種態度,想要進到他的思維範圍之內,並且在認同他這一說法的同時,會主觀不自覺地替他找原因,因為他的話和話題本身極富說服力。卓越的天才不屑走別人走過的路,他尋找迄今沒有開拓過的地域。樊躍要開拓的是將電影的語言放到實景演出中去,從而開創實景電影的紀元。這是實景演出的升級,是樊躍三年磨一劍的成果。說話間,這部大製作、大手筆,已經在案頭階段了。“3D只是讓你感覺可以觸摸,實景電影讓這種感覺成真,觀眾作為實景電影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感受真實的場景,還可以參與營造故事的發展。當觀眾走進裡面,成為一個角色的時候,觀眾就進入了大自然的好萊塢,和導演、演員、攝像同步,實景電影的放映是在真實的山水裡,可以聽見真正的水聲,呼吸著清澈的空氣,感受到舞台與影像巧妙結合相互轉換的藝術魅力,而電影院不就是一個小黑屋嘛。”
實景電影,為電影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環境,而樊躍為電影找到了一個新奇的表達方式。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樊躍[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總導演]

暢想未來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採訪將近尾聲,樊躍拋給記者一個關乎哲學意義的問題。
看著我思考的情態,他手舞足蹈地完全沉浸在表達中。“我是這麼認為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每天都有希望的耕耘和收穫。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麼生命就是白過了。”
成長是萬物的天性,由是而非。種子發芽成為大樹,開花結果,然後……吸取知識和做出思考,成就了人類思想上由非而是的偉大進步,樊躍這個思考者用孤獨中的思考成就了自己。他的快樂源泉始終是他的思考和藝術。對他來說,能點上一支煙,坐在椅子上冥思片刻,是最幸福最過癮的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悲喜交加的戲劇,那麼對此時的樊躍來說,這部戲劇已經到了迎來生命歷程中更高層次的階段了。實景電影成功之日,將不亞於在中國電影界甚至世界電影界的一聲“大海潮音,做獅子吼”。樊躍是中國舞台美術設計的一座高峰;在可預見的未來,他還將會是實景電影領域的一座高峰。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先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
—————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
用瓦薩里這段話作為樊躍專訪的結尾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這段話是瓦薩里評價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未來,只有時間可以證明這段話是詞多溢美還是稍顯不足。其實,人不需要經歷太多就會明白:生命其實就是錯綜交織著的渺小與偉大。說渺小,渺小在人的謙遜;說偉大,偉大在我們自己創造的生命里那些足以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

主要作品


秦始皇(2006 紐約大都會)
秦始皇(2006 紐約大都會)
2012 年《又見平遙》總導演之一
2012年《印象武隆》總導演之一;
2011年《印象普陀》總導演之一;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活力矩陣”高潮秀》總導演;
2010年《印象大紅袍》總導演之一;
2009年《印象海南島》總導演之一;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導演組成員;
2008年《印象麗江雪山篇》總導演之一;
2007年《印象西湖》總導演之一;
2006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秦始皇》舞美總設計;
2004年《印象劉三姐》總導演之一;
2003年《2008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總導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