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

脾大

徠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征,並非一種疾病。在正常情況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側卧位能摸到脾邊緣即認為脾大。脾體積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現。脾大的原因可為兩類:一類是感染性脾大;另一類是非感染性脾大。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征,並非一種疾病。在正常情況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側卧位能摸到脾邊緣即認為脾大。脾體積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現。脾大的原因可為兩類:一類是感染性脾大;另一類是非感染性脾大。

病因


● 1.感染性
● (1)急性感染 見於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
● (2)慢性感染 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等。
● 2.非感染性
● (1)淤血 見於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等。
● (2)血液病 見於各種類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紅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脾功能亢進症等。
● (3)結締組織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 (4)組織細胞增生症 如勒-雪病、黃脂瘤病綜合征、嗜酸性肉芽腫。
● (5)脂質沉積症 如戈謝病、尼曼-匹克病。
● (6)脾腫瘤與脾囊腫 脾惡性腫瘤原發性者少見,以脾淋巴瘤最常見,原發癌灶多位於消化道,胃、結直腸多見。

臨床表現


● 1.脾大的程度
● 脾大的程度與疾病有關。
● (1)輕度脾大 深吸氣時脾下緣在肋緣下2~3cm為輕度脾大。可見於某些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立克次體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門脈高壓症、霍奇金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 (2)中等度脾大 下緣超出肋緣下3cm至平臍為中等度腫大。可見於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脾澱粉樣變性、惡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 (3)極度脾大 下緣超出臍水平以下為極度脾大或稱巨脾。可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瘧疾、晚期血吸蟲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貧血等。
● 2.脾的質地
● 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質地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質地軟;慢性感染、白血病細胞、腫瘤細胞浸潤引起的脾大質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質地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質地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時間的長短而不同,時間短,淤血輕,質地軟,時間長或淤血重質地硬,但一般有充實感。囊性腫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
● 3.伴隨體征
● (1)貧血、出血點或淤斑 見於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種類型的白血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 (2)貧血、黃疸 見於溶血性貧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惡性組織細胞病、敗血症等。
● (3)肝及淋巴結腫大 見於惡性淋巴瘤、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結締組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
●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 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5)各種類型的皮疹 多見於各種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斑疹傷寒、布氏桿菌病、敗血症、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 (6)水腫和腹腔積液 見於慢性右側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門脈高壓症、下腔靜脈梗阻等。
● (7)心臟擴大 見於各種心臟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積液。

檢查


● 實驗室檢查對脾大的原因診斷有重要意義,包括血常規檢查、血小板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電泳、紅細胞脆性實驗、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液的寄生蟲、原蟲檢查、肝功能檢查、骨髓檢查或骨髓活檢。血清學抗原抗體檢查;淋巴結穿刺或活檢,脾穿刺或活檢,腹腔積液常規檢查等。
● 必要的器械檢查,對確定脾大的原因,有重要的輔助診斷價值。常用的檢查方法有B型超聲、超聲心動圖、X線、CT、磁共振、內鏡、下腔靜脈造影等。
● 對於脾大的診斷,首先確定是不是脾大,脾大的程度、質地。第二步了解脾大的伴隨癥狀和體征。通過了解病史,體格檢查可以對脾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診斷,然後再選擇性地做有關實驗室檢查和必要的器械檢查,最後對脾大的原因做出診斷。

診斷


● 對於脾大的診斷,首先確定是不是脾大以及脾大的程度、質地。第二步了解脾大的伴隨癥狀和體征。通過了解病史,體格檢查可以對脾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診斷,然後再選擇性地做有關實驗室檢查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最後對脾大的原因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方法主要是是採用手術切除脾。切除脾有好處,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將改變病人的免疫功能,脾過濾功能消失,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導致暴發性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如兇險性肺炎。對於肝功能差、腹腔積液、低蛋白、嘔血等病人應綜合考慮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