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副研究員

徠李小紅,女,漢族,1964年11月生,湖南省望城縣人,副研究員, 1986年7月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7年12月開始從事大豆科研工作至今。1993年10月晉陞為助理研究員,1999年晉陞為副研究員,2004年任大豆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大豆科研及推廣工作。

目錄

內容


“七五”至“九五”一直參加省和國家大豆育種攻關,“十五”參與主持國家“863”大豆育種攻關子專題,同時主持並組織實施“高產、優質春大豆新品種選育”院課題,獻身大豆科研事業,為湖南大豆科研與生產作出了較大貢獻,取得了豐碩成果: 1、為主育成了湘春豆21號和22號兩個高油、高產春大豆新品種,目前正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先後參加7個大豆新品種的選育,其中湘春豆14號、15號、17號、18號和19號均為主要育種人員之一,湘春豆15號和18號分別於1996年和1999年獲國家主要農作物新品種二等後補助。2、獲獎成果9項,其中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2項排名第三,1項排名第五。3、在育種的同時,研究了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質積累和氮、磷、鉀吸收、分配規律,以及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提出了畝產150-180公斤的綜合高產栽培模式,為南方大豆生產的施肥提供了量化指標和理論依據。4、勤奮好學,刻苦鑽研,開拓進取,在大豆育種與栽培等方面造詣較深,參與編寫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教程》,在《大豆科學》、《作物研究》等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主要科技成果:
1、優質、早熟春大豆新品種湘春豆15號的選育,1999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2、優質、高產春大豆新品種湘春豆18號的選育,2000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徠3、早熟、優質、抗病湘春豆14號的選育,1996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
4、湖南省南方紅黃壤大豆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2000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五;
5、高產、穩產春大豆新品種湘春豆13號的選育,2002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八;
6、湖南春大豆規範化栽培技術研究,1992年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十七;
7、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1996年獲湖南省農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五;
8、優質、早熟、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湘春豆17號、19號的選育與推廣,2004年獲湖南省農科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9、抗(耐)病春大豆新品種川湘早一號的選育,1992年獲湖南省農科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六;
10、高產、優質、綜抗春大豆新品種湘春豆21號的選育,2004年2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一;
11、高油、高產春大豆湘春豆22號的選育,2004年2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一。
論 文
1、菜用大豆品種篩選與最佳播種期研究,大豆科學,2004年第2期,第一作者;
2、高產、優質、綜抗春大豆新品種湘春豆21號的選育,作物研究,2004年第2期,第一作者;
3、湘春豆17號主要栽培因子與農藝性狀關係的探討,湖南農業科學,2000年第6期,第一作者;
4、湘春豆17號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湖南農業科學,1999年第1期,第一作者;
5、氣候條件與春大豆生長發育及產量關係的初步研究,作物研究,1998年第4期,獨著;
6、大豆在我國膳食中的應用前景分析,作物研究,1997年第4期,獨著;
7、秋大豆主要產量性狀的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作物研究,1991年第2期,獨著。
8、春大豆不同播種季節生態特性的比較,中國油料,1990年第3期,合著;
9、高油、高產春大豆湘春豆22號的選育,2004年第4期,合著;
10、南方春大豆春、秋播與籽粒蛋白質含量關係的研究,大豆科學,1999年第3期,合著;
11、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質積累與氮、磷、鉀含量的變化,大豆科學,1994年第1期,合著;
12、菜用大豆品種與收穫期的研究初報,湖南農業科學,2002年第6期,合著;
13、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湘春豆19號的選育,湖南農業科學,2001年第3期,合著;
14、湘春豆19號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湖南農業科學,2001年第4期,合著;
15、湘春豆18號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研究,作物研究,1999年第2期,合著;
16、優質高產大豆湘春豆18號的選育,作物研究,1998年第2期,合著;
17、湘春豆14號高產綜合技術數學模型研究,作物研究,1993年第1期,合著;
18、春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研究初報,湖南農學院學報,1992年增刊,合著;
19、南方春大豆配合力的分析,湖南農業科學,1990年增刊,合著;
20、《農村實用技術栽培教程》,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合著,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