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足綱

唇足綱

節肢動徠物門多足亞門下屬綱。全世界記載約2800種。頭部前側緣有1對細長的觸角。口器由1對大顎和兩對小顎組成。軀幹部的體節由4片幾丁質板連接而成。側板上具有步足、氣孔和幾丁質化的小片。每一體節有1對步足。

簡介


唇足綱
Chilopoda
唇足綱
唇足綱
第1體節的步足特化成唇足類特有的顎足,也稱毒顎,呈鉗狀。唇足類喜歡陰暗潮濕的生境,行動迅速,肉食性,獵取小動物的能力很強。分佈範圍廣泛,與溫度和濕度的關係密切。

外形特徵


唇足亞綱下分2亞綱4目:即①整形亞綱。下分地蜈蚣目和蜈蚣目。②改形亞綱。下分石蜈蚣目和蚰蜒目。
頭部前側緣有1對細長的觸角。口器由1對大顎和兩對小顎組成。第1小顎扁短,第2小顎呈觸鬚狀。
徠唇足綱動物蜈蚣
徠唇足綱動物蜈蚣
形態 唇足綱軀幹部的體節由 4片幾丁質板、背板、腹板和左、右側板連接而成。側板上具有步足、氣孔和幾丁質化的小片。
每一體節只有 1對步足。步足由基節、轉節、前股節、股節、脛節、跗節和前跗節組成。第 1體節的步足特化成唇足類特有的顎足也稱毒顎,顎足呈鉗狀,仍保留著步足分節的基本構造,主要用以捕食。最末體節的步足較長,伸向後方,呈尾狀。
身體最末兩步足之間有由1~2個體節組成的生殖節;後者很小,常有極小的生殖肢。

分佈


唇足類
唇足類
唇足類喜歡陰暗潮濕的生境,行動迅速,肉食性,獵取小動物的能力很強。
唇足類也有分泌化學防禦物質的種類,如歐洲常見的 Pachymerium ferrugineum胸板上的小孔能分泌一種苦杏仁氣味的氫氰酸
本綱動物的分佈範圍廣泛,與溫度和濕度的關係密切。如土中生活的地蜈蚣和許多石蜈蚣,由於體形細小表面積大,抵禦乾燥能力差,與溫度條件比較,濕度更重要,它們能夠生活在極寒冷的地方,但在高溫乾燥的地方卻不多。蚰蜒(即錢串)和蜈蚣常常出現在地表,因此溫度對它們分佈的影響更為顯著:熱帶、亞熱帶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國華中、華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類分佈。在華北及東北地區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類群。還有若干唇足類棲息在岩溶地區的洞穴中。在海濱潮間帶區雖然有潮汐的劇烈變化,也有若干唇足類生存。
唇足綱
唇足綱
唇足類中的蚰蜒行動迅速,氣管集中,幾千個單眼聚集在一起構成偽複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現。唇足類中的蜈蚣只有 4對單眼,雖然視力很差,但行動卻很迅速,不論爬行、捕食或是尋找棲息的處所,主要依靠1對觸角。
體形細小的地蜈蚣有時能侵入人體而出現假寄生的現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兒的生殖道內,從而引起劇烈的疼痛。

分類


唇足綱下分成2亞綱4目:即①整形亞綱。孵化出來的幼蟲具有與成蟲同數量的體節和步足。至少具有21對以上的步足。下分:地蜈蚣目和蜈蚣目。②改形亞綱。孵化出來的幼蟲只有4~7對步足,成體步足有15對。下分:石蜈蚣目和蚰蜒目。
唇足綱
唇足綱
唇足類的體節多、步足多、氣門多,是陸生節肢動物的原始特徵。因此,整形類比改形類更低等。屬於整形類的地蜈蚣、不但體節、步足比蜈蚣多,而且除第 1體節和最末體節外,每一體節都有 1對簡單的氣門,還有顎足體節的背板也保持完整的狀態。因此,地蜈蚣比蜈蚣更低等,是已知唇足類中最原始的類群。在改形類中,氣門6~7對,身體短,行動敏捷。其中的蚰蜒目更為進化,氣門位於背面,不成對,而且內部器官也比較複雜,比石蜈蚣更高級,是唇足類中最進化的類群。
雖然唇足類保持許多原始特徵,但是至晚在泥盆紀時,第 1體節的步足變成強大的顎足,已與倍足類和昆蟲等分化為各不相同的類群。在志留紀發現的化石與現有唇足類的當代系統沒有聯繫;不過第 3紀的琥珀和水的沉積物中的化石,已有納入現有種的某些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