槅扇門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構建之一,從民居到皇家宮殿都可以看到,是古代建築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大約在北宋初期出現。
![槅扇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7/m475dcff90a044efa9374b688b36b4d1b.jpg)
槅扇門
宋稱
格子門,
隔扇門的每一個門扇主要是由槅心和裙板組成。它的做法是先由邊梃,抹頭構成邊框,然後在 邊框內分出上下兩段,上為槅心下為
裙板。
早期隔扇門抹頭較少,
宋金時一般用四抹頭,明清則以五六抹頭為常見。
隔扇用四抹頭,則是在槅心與裙板之間加一道
絛環板;五抹頭,則是再在裙板下面加一道絛環板;六抹頭,則再在於槅心上加一道絛環板。
![落地明造](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4/m94df11fc05fb58388ed42378972e01b2.jpg)
落地明造
隔扇門中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形式,即整個隔扇門的門扇不用裙板而全用槅心,這樣的形式叫做“落地明造”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