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盛氣凌人的結果 展開

盛氣凌人

漢語詞語

盛氣凌人是一個成語,拼音是shèng qì líng rén,出自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五·教人》:“不得盛氣凌人,自取恥辱。”

意思是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傲慢自大。

釋義


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五·教人》:“不得盛氣凌人,自取恥辱。”

典故


形容以驕橫的氣焰對待他人。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死,趙孝成王即位。因為年輕,由其母趙太後主持政事。這時,秦國乘趙國之危,發兵攻趙。趙國被迫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后的幼子長安君作為人質,齊國才肯出兵。趙太后不肯,大臣紛紛進諫。趙太后公開對臣下宣稱,有再在我面前提出讓長安君作人質的,我這個老婆子一定要往他臉上吐唾沫,把他轟出去。這時,一名名叫觸龍的官員要見太后,太后正在火頭上,便氣呼呼地讓他進來。開始時觸龍並不提讓長安君為質之語,而是敘長道短,待其平靜下來后,才提出愛護子女,應當為其計深遠。一席話,說得趙太后口服心服,立刻下令讓長安君到齊國為質,從而換得齊國出兵救趙,挽救了趙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咄咄逼人、杵倔橫喪、氣焰萬丈、自我膨脹、盛氣臨人、目中無人、作威作福、稱王稱霸、不可一世、飛揚撥扈、鋒芒畢露、煞有介事、飛揚跋扈

反義詞

低眉順眼、禮賢下士、含垢忍辱、必恭必敬、和顏悅色、平易近民、平易近人、虛懷若谷、低眉折腰、禮賢接士、和藹可親、降尊臨卑、以禮相待

用法搭配


例句

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絕不可以盛氣凌人,自以為是。

英文翻譯


get on one's high horse

燈謎


大怒傷身體

成語故事


戰國時趙太后輔佐年幼的趙孝成王執政,秦國趁機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趙太后不肯。大臣觸龍求見,趙太后裝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觸龍入情入理的開導終於使趙太后同意齊國要求。

連環畫


盛氣凌人
①典源《戰國策·趙策四》戰
國時,趙惠文王去世,趙太后輔佐年幼的趙孝成王執政。
②秦國趁機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要求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才肯出兵相救。
③趙太后堅決不同意,並怒氣沖沖地對大臣們說:“誰再主張派長安君去當人質,老婦必將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
④大臣觸龍求見,太後知其來做說客,很是厭煩,顯出盛氣凌人的樣子,傳他進見。觸龍陳述利弊:“太后愛兒子,封他高官厚祿,而不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後有個好歹,長安君如何在趙國立足?”最後終於使趙太后同意了齊國的要求。
1
1
2
2
3
3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