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強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富強,男,江蘇句容人,1957年生於浙江寧波,全國經濟法、財稅法專家,華南理工大學財經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2006年評為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法學術帶頭人。中國財稅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理事、中國WTO研究會理事,國務院“財稅行政法規專家清理工作”課題組副組長,全國人大財政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基本法”專家起草組成員,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博士點特聘評審專家,廣東省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長,廣東省律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廣州市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成員,廣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評審委員會成員,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第一屆立法顧問,廣州市政協第一屆法制顧問。

代表性著作


《經濟法通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版);
經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稅法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近代法制改革者:伍廷芳》(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構建和諧廣東的法律思考》(群眾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紀經濟法學前沿問題研究》(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外依法禁賭的實踐與探索》(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廣東依法治省的理論與實踐》(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香港律師制度與實務》(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西勢東漸與東方世界的回應》(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代表性論文


國際金融危機下現代責任政府的構建,《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
《論稅權的二元結構及其價值邏輯》《法學家》2011年2期;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on E-Commerce Tax”,Proceedings of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CPCI-SSH、ISPT),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NOV.2010;
"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Macro-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America-China Law Review,David Publishing Company,USA,Vol.5th,2011.
論納稅人誠實納稅推定權立法的完善,《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
論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現代財經》2010年第10期。
經濟法體系結構新探,《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論廣東省醫療保障法律機制的完善,《廣東發展藍皮書2010》(廣東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版。
《論高收入者自行申報與稅法程序正當性的價值衝突與融合》,月旦財政法雜誌(台灣)2010年3月第20期。
《論我國納稅擔保法律制度的完善》,《財稅法論叢》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論珠江三角洲地區藥品價格法律規制的完善》,《太平洋學報》((CSSCI)2009年第7期。
《關於我國物業稅立法的基本構想》,《法學家》2009年第1期。
《論稅收代位權的基本原則》,《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論廣東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的完善》,《法治論壇》(第16輯)2009年12月。
“Legal Design Of the Risk-Allocation in Venture Investment Contracts”(ZHANG Fu-qiang,),Strateg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Enterprise,Environment and Crisis ,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Edited by Jie Xiaowen,Sichuan Uniiversity Press2009.(即《戰略管理工程:企業、環境與危機,2009戰略管理國際會議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已通過美國CPCI-SSH機構(ISPT)檢索。
《構建廣東政府創投基金的法律思考》,《廣東發展藍皮書2009》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
《納稅人權利的概念及現狀》,《學術研究》(CSSCI)2009年第3期。
《誰是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法定收費人?》,《廣告大觀》2008年第10期。
《廣東民間融資與財政法律制度的構建》,《廣東發展藍皮書2008》(廣東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版。
《有限責任合夥律師事務所與廣州律師綜合競爭力的提升》,《1988-2008廣州律師業發展報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第202-210頁。
《構建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現實途徑》,《中國財政》(CSSCI)2008年第6期。
《德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特色》,《中國財政》(CSSCI)2008年第4期。
《論稅收代位權行使的條件及其法律效果》(《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稅法的概念、本質和特徵新論》(《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第2期)
《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啟示——兼論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完善廣東社會治安治理的幾點思考》(《法治論壇》2007年第1期)
《論和諧社會與法制建設》(《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構建廣東省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幾點思考》(《廣州經濟》2006年第10期)
《完善環境立法構建綠色廣東》(《廣東經濟》2006年第8期)
《論廣東社會保障法規體系的完善》(《廣東經濟》2006年第3期)
《關於經濟法教學與學習的一點建議》(《新學術》2006年第1期)
《淺論國際避稅地法律制度的新模式》(《當代法學》2004年第4期)
《試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公共衛生應急法律制度的構建和完善》(《學術研究》2003年第12期)
《論國際避稅港的六大模式》(《涉外稅法》2003年第10期)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負擔的國際比較》(《財貿經濟》2003年第6期)
《公共衛生應急機制與我國政府法治——從非典突發事件看政府依法行政》(《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論我國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難點和重點》(《南方經濟》,2002年第5期)
《論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潛力預測》(《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世界個人所得稅的三大模式》(《涉外稅務》2002年第4期)
《論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涉外稅收優惠的得失與優化》(《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論內地與香港稅制的異同》(《港澳經濟》1997年第1期)
《香港稅制的國際比較》(《港澳經濟》1996年第11期)
《西方國家稅收征管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借鑒》(《南方經濟》1996年第10期)
《論玻利維亞稅制改革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借鑒》(《廣東經濟》1996年第9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xation in China,Macau And Its Neighbors Toward the 21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University of Macau and Macau Foundation Pubished,1998)二、歷史學類
(一)專著有:
1、《西勢東漸與東方世界的回應》(廣東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家文庫,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三十萬字);
2、《潮汕文化》,張富強、丁旭光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約26萬字;
3、《中外關係格局和外交的早期現代化》(系章開沅等主編:《比較中的審視: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的第七章,約7萬多字,該著作是國家社會科學“七五”規劃課題的終期成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4、《李鴻章與近代中國外交》(博士論文,約25萬字,尚未出版)。
(二)譯著有:
1、《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約29萬字,原著者是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與資料中心前主任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ere)教授,原著為法文;
2、《粵海關十年報告(1882-1941年)》(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八五”研究規劃課題,本人為項目主持人,並獲1993年度廣東省社會科學出版基金資助,廣州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原文為英文,約26萬字);
3、《孫中山與廣東》(英譯本,本人校),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約39萬字)。
(三)譯文主要有:
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蕭條對中國通商口岸經濟的影響(1921-1923年)》,載《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北京),第15期(1990年10月),原文為英文,約3.5萬字;
2、《福州船政局學生留歐的前前後後》,《辛亥革命叢刊》(中華書局1991年,第八輯,約3.5萬字);
3、《資產階級與辛亥革命的關係》,《國外辛亥革命研究動態》(武漢)1987年第六輯,原文為法文,約1.5萬字;
4、《漢口日記--外人對於辛亥革命的記載》(本人負責校),載《辛亥革命叢刊》(中華書局1997年5月)第9輯(約1.5萬字,英譯漢),;
5、《大來日記--美國商會關於中國遊記》(本人負責校),載《辛亥革命叢刊》(中華書局1997年5月)第9輯(約1.6萬字,英譯漢)。
(四)論文主要有:
1、《論李鴻章“弱國和戎”思想》(LA POLITIQUE DE"CONCILIATION AL'EGARD DES BARBARES"DE LI HONGCHANG:BREVE ANALYSE DE SA RELATION AL'IDEE DE "PAYS FAIBLE"),載法國《中國研究》(CAHIERS D'ETUDES CHINOISES, n10,INALCO,PARIS,1992),第81-136頁,約3.5萬字;
2、《中國資產階級研究的一個新嘗試-評白吉爾<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一書》,載《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上海),1987年第8輯,約1.4萬字;
3、《關於中國近代買辦的歷史作用再評價》,載《福建論壇》,1988年第3期,為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88年第8期轉載;
4、《唐廷樞與近代民族企業》,《社會科學戰線》1988年第3期,約1.4萬字;
5、《湘軍集團與借師助剿》,載《史學月刊》(河南開封),1988年第6期,並為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89年第1期轉載;
6、《黑曜石與新石器革命》,載《華中師大學報》(武漢),1987年增刊號;
7、《西亞和地中海地區黑曜石考古含義述略》,載《世界歷史》(北京)1988年第4期,約1.4萬字;
8、《人類早期航海之謎初探》,載《華中師大學報》,1989年第1期,並為人大複印資料《世界歷史》1989年第9期轉載,約1.3萬字;
9、《關於李鴻章日記及其英譯本的真偽》,載《近代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並由《新華文摘》(北京)1989年第4期摘登;
10、《建國以來李鴻章研究述評》,載周軍等編:《李鴻章與中國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約3.6萬字;
11、《李鴻章的民族經濟主義思想簡論》,載《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3期,約1.3萬字;
12、《李鴻章與清末遣使駐外》,載《廣東社會科學》,1991年第2期,約1萬字;
13、《近百年來中日關係國際研討會綜述》,載《廣東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
14、《梁士詒功過評說》,載《學術研究》(廣州),1990年第2期;
15、《廣州舉行梁士詒史料徵集研討會》,載全國政協文史辦《文史通訊》(北京),1990年第1期。
16、《中日修好條規與日本的領土擴張主義》,載蔣永敬等主編《近百年中日關係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2年出版,約1.4萬字;
17、《李鴻章外交思想論綱》,載《社會科學戰線》(長春),1992年第4期(1.5萬字);
18、《廣州欽差大臣制度的終結》,載《廣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約1萬字;
19、《論馬關議和期間中日全權大臣的交涉術及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載《中華文史論叢》(上海),第52輯(1993年12月),約1.5萬字;
20、《潮汕文化特質散論》,《廣東史志》(廣州),1994年第1期;
21、《論李鴻章的個性心理特徵及其“自我”塑造》,載《廣東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22、《西勢東漸與民初廣州城市文化的發展》,載《近代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五期,約1.4萬字;
23、《西勢東漸與嶺南文化的轉型與發展》,載《嶺嶠春秋-嶺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約1.6萬字;
24、《廣州商業文化的近代化及其特點》,《學術研究》(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第3期;
25、《三國還遼前後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及其外交轉折》,載蔣永敬等主編:《第三屆近百年來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出版;
26、《論李鴻章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徵》,載《安徽史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第4期。
27、《略論近代廣州城市文化的鑄成及其初步發展》,載《章開沅先生七十華誕學術紀念論文集》,1996年11月,第400-412頁;
28、《“三國干涉還遼”與日本軍國主義的外交轉折》,《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2期;
29、《試論馬關條約議和期間中日全權大臣的交涉術》,張海鵬(中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主編:《第二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史國際研討文集》,中華書局1995年7月出版。
30、《略論中國早期外交現代化的艱難歷程》,載《西勢東漸與東方世界的回應》,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38頁;
31、《李鴻章與1873年外使入覲》,載《西勢東漸與東方世界的回應》,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17-330頁。
五、其他文章有:
1、《一代名將漢尼撥》,載《外國歷史知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第2期;
2、《希臘七賢》,載《外國史知識》,1985年第12期;
3、《奧古斯都》,載《外國史知識》,1986年第3期;
4、《古希臘最受推崇的道德大師--蘇格拉底》,《外國史知識》,1986年第12期;
5、《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傳說》,載《歷史大觀園》,1986年第6期;
6、《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觀》,載《世界博覽》(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第七期;
7、撰寫:《世界歷史大事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中:《漢謨拉比法典》,《羅馬十二銅表法》、《羅馬國家的形成》、《大流士一世的改革》、《蘇美爾城邦的形成》等五篇文章,約二萬字;
8、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巴昆遺址、比布魯斯城址、卡內什城址、埃卜拉遺址、中非南非史前文化、薩馬拉文化等條文;
9、參與撰寫《中國對外交流大辭典》(北京,華藝出版社1993年)中約6萬多字的條目。
張富強獲獎情況
1.1994年11月獲“廣東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家”稱號。
2.1995年8月15日,獲廣東省首屆“五個一工程”作品入選獎”,入選作品為《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人》(載《開放時代》1994年第6期)。
3.1996年被評為省宣傳部“十、百、千”跨世紀人才“百”序列。
4.1997年獲“廣東省優秀青年科學家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