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寒發熱
惡寒發熱
惡寒發熱是一個中醫學概念,即發熱怕冷。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為感冒、傷寒、溫病等多種外感熱病的常見癥狀。一般先見惡熱,繼而發熱,發熱后惡寒即減輕。亦有已發熱而仍惡寒者。《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發熱惡寒為太陽表證的主要癥狀,治以解表為主。亦為勞倦內傷的常見癥狀。《張氏醫通・諸傷門》:“勞倦所傷,寒溫不適。
● 英文名稱:Aversion to Cold with Fever
● 又稱:發熱惡寒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症:表證
● 帝曰:善。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素問》)
● 惡寒與發熱同時並作的表現。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惡寒發熱,指患者惡寒與發熱同時出現的現象。
● 問寒熱屬於中醫問診的必不可少內容之一。
● 寒與熱是臨床最常見癥狀,通過詢問患者怕冷與發熱的情況,可以辨別疾病的性質和陰陽盛衰的變化。寒為陰征,熱為陽象,寒熱是機體陰陽盛衰的反應。
● 由於人體感受外邪性質的不同,寒熱癥狀也有輕重之分。通常有以下三種類型:
● 惡寒重而發熱輕
● ● 患者自我感覺怕冷比較明顯,並有輕微發熱的癥狀,這是風寒表證的主要特徵,是由外感風寒而導致。同時因外寒為陰邪,寒邪襲表,正邪相爭,機體收縮防禦,人體的正氣陽氣在體內無法外溢,則肌表熱量減少,故惡寒重而發熱輕。
● 發熱輕而惡風
● ● 患者自我感覺有輕微發熱,並有遇風覺冷、避之可緩的癥狀,這是傷風表證的主要特徵,主要由外感風邪所致。又因風影響較小,人體肌膚疏通,陽氣與風邪相互影響不劇烈,故發熱輕而惡風。有時也會出現部分病人只有惡風的感覺。
● 發熱重惡寒輕
● ● 患者自我感覺發熱較重,同時又有輕微怕冷的癥狀。由外感風熱之邪所致,因風熱為陽邪,陽盛則熱,故發熱明顯;風熱襲表,使腠理開泄,故同時有輕微惡寒。
● 表證: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襲體表而出現“表證”。表證的癥狀有頭痛、惡寒發熱、身痛、鼻塞、無汗、脈浮等。
● 其主要形成機理是外邪侵襲人體肌膚外表,人體的正氣與邪氣相互鬥爭暫時處於下風的表現。惡寒發熱的癥狀輕重與感受病邪的性質、輕重和邪正的盛衰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 惡寒發熱雖然是表證的特徵性癥狀,但也有一部分里熱證表現為寒熱並見。如腸癰、瘡瘍、瘟疫及邪毒內陷等,此時一定要對症治療,避免引起病程的誤診和惡化。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