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鄉

吉林榆樹市青山鄉

青山鄉隸屬吉林省榆樹市,位於榆樹市區東北55公里處,吉、黑兩省交界處。

村鎮概況


鄉境內東西寬約14公里,南北長20公里,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地處拉林河、牤牛河、四道河子交匯處,三面環水,水資源豐富,全鄉境內河堤長度22公里。全鄉轄11個村、100個村民小組、56個自然屯。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
青山鄉
青山鄉
青山鄉位於榆樹市區東北55公里處,吉、黑兩省交界處。地處東經126度45分至127度,北緯45度1分至45度。東部與北部隔拉林河與黑龍江省五常市相望,東北與延河朝鮮族鄉接壤;西部以卡岔河、四道河子與懷家、新莊兩鎮相鄰;南與泗河鎮比鄰。地處拉林河、牤牛河、四道河子交匯處,三面環水,水資源豐富,全鄉境內河堤長度22公里。全鄉境內東西寬約14公里,南北長20公里,總面積133平方公里。鄉耕地面積8074公頃,其中旱田4574公頃,水田3500公頃,轄11個村、100個村民小組、56個自然屯。全鄉共有7844戶,其中農業戶7137戶。總人口31529人,其中農業人口30699口人,全鄉勞動力13320人。
青山鄉2003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75億元,其中種植業達到1億元,糧食總產達到6.2萬噸,多種經營和畜牧業達到5600萬和74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
青山鄉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盛產水稻、玉米、大豆。2004年種植水稻3500公頃,玉米3500公頃,大豆1074公頃。預計2004年糧食總產將達到7萬噸。
養殖業以養豬、養禽為主,生豬存欄35000頭,雞10萬隻。養熊、養鹿、奶牛是特色養殖項目,目前活熊發展到150頭,鹿87隻,奶牛120頭。2004年畜牧業總產值有望突破8000萬元。

下設機構


鄉機關在內部機構的設置上,採取以委員和助理員製為主,加綜合性辦公室的模式,鄉機關只設財稅辦公室,其他工作人員均按崗位分工,實行委員和助理員制,鄉機關共31個編,其中8個鄉鎮領導幹部職位,23個非領導職位。
政府具體下設站所:民政辦、司法所、土地所、林業站、交通管理站、計生辦、房屋建設管理站。

歷史沿革


土名孤榆樹。榆樹地名的由來,據《滿洲地名考》記載:市街用土壁圍繞,在土壁之上生長著繁茂的榆樹,由遠望去如同個森林,故此地得名為榆樹;另一種說法,地名源於城南的一棵參天古榆樹。據說這棵榆樹需十餘人合抱。而樹的周圍百米無其它樹木生長,因此,目標明顯,引人注目。從寧古塔(今寧安縣)等地移居的漢人,在此樹周圍墾荒建屯,稱之為大孤榆樹屯。後來墾荒的人口愈增多,漸成集鎮,於是大孤榆樹屯的名稱逐漸傳開,後來又稱孤榆樹。縣名榆樹便由此演變而來。
遼金時隸屬於濱州地;明永樂六年(1408年),設三岔河衛(伯都納西北有山岔河);清初為大孤榆樹屯,屬伯都納廳(今扶餘縣),雍正五年(1727年)平伯都納城設長寧縣,隸屬奉天府,乾隆元年(1736年)取消縣改為州,乾隆十二年(1747年)裁州,同年以舊縣地屬吉林理事同知設巡檢一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巡檢改設蒙古理藩院委署主事,嘉慶十六年(1811牟〕裁委署主事,嘉慶十九年(1814年)改設理事同知,增設分防巡檢二員,分駐伯都納、孤榆樹屯。光緒八年(1882年)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移治孤榆樹屯。光緒十三年(1887年)扶、渝兩縣分界,西北部為新城府,東南部為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榆樹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改稱榆樹縣;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東北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榆樹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直接歸省所轄,榆樹縣隸屬於吉林省。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
2000年,榆樹市轄4個街道、16個鎮、2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15567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華昌街道38942正陽街道46746培英街道22448城郊街道29364五棵樹鎮45244弓棚鎮35475閔家鎮33534大坡鎮32692黑林鎮28377土橋鎮23507新立鎮29803大嶺鎮32312向陽鎮29316泗河鎮31617八號鎮29803劉家鎮29984秀水鎮26908保壽鎮35564懷家鎮24159新莊鎮37963育民鄉29840紅星鄉32396大崗鄉23318武龍鄉27255太安鄉28121先峰鄉27609前進鄉19907大於鄉21843謝家鄉20482光明鄉22172十四戶鄉18741青頂鄉20888於家鄉18604青山鄉27307延和朝鮮族鄉1356雙井鄉32057恩育鄉32320城發鄉22750李合鄉23575福安鄉26960環城鄉34411
2002年,榆樹市轄4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總人口12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
2003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培英街道、華昌街道、城郊街道、向陽鎮、泗河鎮、土橋鎮、新立鎮黑林鎮大坡鎮、閔家鎮、五棵樹鎮弓棚鎮、大嶺鎮、保壽鎮、秀水鎮、劉家鎮、八號鎮、懷家鎮、新莊鎮、環城鄉、城發鄉、於家鄉、光明鄉、謝家鄉、福安鄉、先鋒鄉、大崗鄉、恩育鄉、太安鄉、紅星鄉、育民鄉、青山鄉、延和朝鮮族鄉。
2004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培英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華昌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城郊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八號鎮(鎮政府駐大八號)、大坡鎮(鎮政府駐大坡)、弓棚鎮(鎮政府駐弓棚子)、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五棵樹鎮(鎮政府駐人民路)、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閔家鎮(鎮政府駐閔家屯)、秀水鎮(鎮政府駐秀水)、保壽鎮(鎮政府駐保壽屯)、黑林鎮(鎮政府駐黑林子)、新立鎮(鎮政府駐新立屯)、土橋鎮(鎮政府駐土橋屯)、懷家鎮(鎮政府駐三家子)、大嶺鎮(鎮政府駐大嶺)、新莊鎮(鎮政府駐大房身)、向陽鎮(鎮政府駐東中央堡)、泗河鎮(鎮政府駐泗河城)、大崗鄉(鄉政府駐東大崗)、育民鄉(鄉政府駐六號)、紅星鄉(鄉政府駐西三號)、太安鄉(鄉政府駐復州崗)、先鋒鄉(鄉政府駐三道街)、光明鄉(鄉政府駐孟家崗)、謝家鄉(鄉政府駐范家店)、於家鄉(鄉政府駐雙窩堡)、青山鄉(鄉政府駐青山)、延河朝鮮族鄉(鄉政府駐明新)、恩育鄉(鄉政府駐恩育)、城發鄉(鄉政府駐雙河屯)、福安鄉(鄉政府駐六合屯)、環城鄉(鄉政府駐榆樹大街)。

經濟發展


青山鄉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全力發展民營經濟,每年招商引資額度都在500萬元以上。榆樹青泉米業有限公司是鄉主要招商企業之一,是主要民營企業,該企業現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主要項目是水稻收購、加工和銷售,該企業年生產能力2萬噸,產值2800萬元,利潤200萬元左右。全鄉現有個體工商業戶2000多戶,各種作坊達到120多個。
青山鄉依託地理優勢和豐富資源優勢,繼續強化招商引資,搭建園區平台,全力推進服裝工業集中區建設,努力在3-5年內打造服裝第一鄉。
青山鄉有服裝加工企業40餘家,其中,很大部分為“鳳還巢”企業。為了促進服裝加工企業集中、規模、有序發展,該鄉審時度勢,投資200餘萬元興建了佔地面積230畝的青山葉橋服裝集中加工區。通過協會形式,不斷引導服裝企業向園區聚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制訂出台了優惠政策,對園區內的企業在信貸、證照辦理、供水、供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園區建成后,能承載40家以上的服裝加工企業入園,可以解決剩餘勞動力近萬人,預計年產值可達2億元。
在“鳳還巢”服裝企業的帶動下,該鄉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激情空前高漲,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鄉私營企業共70多家,其中軋花廠8家,服裝加工廠40餘家,年產值超千萬元以上企業10家,超百萬元以上企業50餘家。

文化建設


大力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民族文化發展。全鄉自然屯都成立了老年協會和婦女組織,每個協會都有活動場所,這些協會在調解家庭矛盾、鄰里關係、勤儉持家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都利用節假日組織召開具有民族特點的文藝表演,充分挖掘了朝鮮族文化的底蘊和內涵。

社會事業


青山鄉組織引導發動群眾從解決村屯環境衛生“臟、亂、差”入手,在對村屯內主要街路進行維修、綠化、美化的同時、集中清理柴草垛和垃圾,努力為群眾營造乾淨、整潔的村容環境。
為把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青山鄉結合鄉實際,組織鄉直機關幹部成立工作組包村、包組、包屯並深入到村屯,依據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規劃,對所轄十個村的55個自然屯在積極吸取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結合新農村建設16字方針,制定切實可行的村屯環境衛生整治規劃,隨後組織發動群眾對村屯主要路段進行維護、作到路面平坦、保障通暢;對路邊溝、過道涵洞進行清理、疏通,作到水流暢通;同時引導群眾集中清理存在火災隱患的柴草垛、影響環境衛生的村屯內的糞堆、垃圾堆,並在維修后的道路、巷路兩側、村屯內空閑地統一栽花、種草、綠化美化。
每天出動人力7000多人、運輸車輛600餘台、修路用挖掘機、推土機11台,對全鄉320公里村屯路進行維修。共動用土方2、7萬立方米、搬遷柴草垛近千垛、清運垃圾、糞堆5萬立方米,綠化美化道路49公里,使村屯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觀,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新農村建設


為了深入推進“黨員創富工程”,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委在全鄉範圍內廣泛開展了“一帶、雙聯、三服務”活動。
“一帶”,即全體機關幹部和農村黨員、幹部帶頭參與產業化建設,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增加經濟收入。全鄉有106名黨員幹部擴大了產業規模,53名無產業黨員新上了致富項目,帶動了280戶農民投身到產業化建設當中。
“雙聯”,一是包聯產業園區。以鄉直單位、站所為主,對產業園區建設實施包保,確保村村有園區,提高園區建設標準,促進產業發展。全鄉已有7個標準化產業園區建成投產。在園區建設中各包聯單位充分發揮服務職能,計生站包聯草廟子養牛園區,為解決啟動資金不足問題,全體工作人員每人藉資1200元支援園區建設,經營戶達到16戶,年可出欄育肥牛4200頭。二是包聯組建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和黨組織。
“三服務”,即黨委協調機關黨員幹部、站所部門提供三項服務。一是為貧困黨員脫貧致富提供服務。幫助貧困黨員確立產業發展項目,解決項目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實現當年脫貧的目標,已幫扶14名貧困黨員確立了產業發展項目,每人年增收9000元以上。二是為各村發展主導產業提供服務。圍繞黨委確立的植桑養蠶、甜玉米種植、乳鴿養殖等主導產業,幫助各村確立二至三項產業發展項目,並積極提供資金、信息、技術、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務。已協調產業發展資金13萬元。三是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服務。把發展壯大村黨組織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長期工程來抓,幫助各村確定村集體經濟項目,協調啟動資金,制定可行方案。已幫助村黨支部確定發展思路和項目19個,並把朝陽山村作為“村集體創富增收”試點村,投入了2萬元啟動資金,發展養豬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