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脂蛋白血症的結果 展開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三醯甘油水平升高。高脂蛋白血症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發生,與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有關。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發生,與全身性疾病、藥物影響有關。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引起皮膚黃色瘤和動脈粥樣硬化,表現為眼瞼周圍出現小黃粒;胸痛、氣促、頭暈、便秘、腹痛、下肢麻木等。通過病因治療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預后。高脂蛋白血症可引發胰腺炎、動脈硬化、單純性肥胖症、糖尿病、阻塞性黃疸、腎病綜合征、庫欣綜合征等疾病。經過及時積極治療,預后一般較好。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本病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基因突變


● 是導致脂代謝紊亂,引發本病,最重要的內在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 酗酒是導致血脂異常的危險因素。
● 缺乏運動也易導致血漿三醯甘油水平升高。
● 隨著年齡的增加,血漿三醯甘油水平也易升高。
● 長期的精神緊張、吸煙、肥胖等多種因素均可引起血脂異常。

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多繼發於全身系統性疾病。


● 糖尿病
●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 腎病綜合征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骨髓瘤
● 多囊卵巢綜合征

長期較大劑量使用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 利尿葯
● 降壓藥
● 性激素
● 口服避孕藥
● 糖皮質激素
● 免疫抑製劑

癥狀


● 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引起皮膚黃色瘤和動脈粥樣硬化。

皮膚黃色瘤

● 主要表現為眼瞼周圍出現小黃粒。

動脈粥樣硬化

● 主動脈、冠狀動脈、腸系膜動脈、四肢動脈等動脈,均可能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相應臨床表現。
● 主動脈:胸痛、氣促、吞咽困難、咯血、聲音嘶啞等。
● 冠狀動脈:胸痛、頭暈等。
● 腸系膜動脈:便秘、腹痛、腹瀉等。
● 四肢動脈:下肢發涼、麻木、疼痛等。

需要做哪些來確診高脂蛋白血症


● 確診高脂蛋白血症需要做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

● 血脂檢測
● ● 血脂檢查主要是測定血總膽固醇、三醯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了解是否存在高血脂。
● 空腹血糖檢測
● ● 空腹血糖檢測是測定餐后8~10小時,血中葡萄糖的濃度,是篩查糖尿病最常用的檢查。

影像學檢查

● 胸部X線片可以發現主動脈粥樣硬化。
● 多普勒超聲可以了解頸動脈、四肢動脈和腎動脈等重要動脈的血流情況和血管病變。
● CT和磁共振可以判斷腦組織的病變情況。
● CT血管造影,或者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可以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者動脈瘤病變的位置、範圍和程度,不但可以明確診斷,還能幫助確定介入或外科治療的方法。

診斷


● 關於高脂蛋白血症的診斷標準,目前國際和國內尚無統一的方法。醫生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
● 眼瞼周圍出現小黃粒,或者出現胸痛、氣促、頭暈、便秘、腹痛、下肢麻木等不適。
● 實驗室檢查:血漿總膽固醇濃度>5.18mmol/L可定為高膽固醇血症;血漿三醯甘油濃度>1.7mmol/L,為高三醯甘油血症。

鑒別診斷


● 腎病綜合征、腎衰竭等腎臟疾病,也可引起血脂異常。
● 如果在眼瞼等處發現黃色瘤,或者出現胸痛、氣促、頭暈、便秘、腹痛、下肢麻木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實驗室檢查等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 減肥和戒煙,有利於調節血脂水平。
● 適當增加體育鍛煉。
● 少吃甜食、肉食等高熱量的食物。

藥物治療

● 可以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藥物,有他汀類藥物。
● 可以降低血清三醯甘油的藥物,有貝特類和煙酸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


● 是目前最有效也最常用的降脂藥物,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 常見的副作用有頭痛、皮膚潮紅、腸胃不適。

貝特類藥物


● 主要包括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
● 常見的副作用有口乾、食欲不振、乏力等,但停葯后即可消失。

煙酸類藥物


● 主要包括煙酸、煙酸肌醇酯、阿西莫斯等。
● 常見的副作用為皮膚瘙癢。

危害


● 高脂蛋白血症可引發胰腺炎、動脈硬化、單純性肥胖症、糖尿病、阻塞性黃疸、腎病綜合征、庫欣綜合征等疾病。

預后


● 經過及時積極治療,預后一般較好。

預防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
● 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
● 飲食要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