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堂寺
霞堂寺
霞堂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元年,現遺有宋嘉定九年香爐座、清道光四年、二十五年重修石碑各一塊,霞堂寺位於江陰古山底水庫西山坳、雙髻山的半山腰處
目錄
霞堂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元年(1207年),據今已有804年的歷史了。現遺有宋嘉定九年香爐座、清道光四年、二十五年重修石碑各一塊。
霞堂寺
霞堂寺位於江陰古山底水庫西山坳、雙髻山的半山腰處,據大厝村5里許,山上景色十分秀麗,因其與山上的九鯉寺相距百餘米,以及相傳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經到過此處等歷史文化底蘊,使得新建成后的霞堂寺更具有觀覽性。霞堂寺從1999年11月18日動工修建,經過12年的重建業已粗具規模。
霞堂寺的聞名並不是寺院的建築金碧輝煌,而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寺院里住過許久。據《福建文史》及《江陰華僑史》等歷史資料記載和民間流傳,南宋祥興元年(1278),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取道江陰島於斯寺,集會商議招募鄉勇組織抗元事宜。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名士劉與可南遊江陰島,夜宿霞堂寺,觸景生情,憐憫農困,連夜揮毫寫出了千古佳句《夜宿前林村舍》“后徑崎嶇碧草深,數聲啼鳥出平林。風聲矮屋秋先到,雲護疏籬夜倍陰。未隱豈知巢鶴意,非禪何有住山心?幽聞饒得田園僻,還望君王不稅金。”
霞堂寺原址在前林境內,因眾多地仄,每逢端午祀福演戲難以容眾,於乾隆乙亥年(1755)移伽藍於今址月爿山上。月爿山地處東西獅象護砂之勢,南北旗鼓相對之形。每逢雨前數日,白雲繞腰,神奇怪異。后寺遭毀於暴雨之中。不久,里人即捐金重建,擴為兩落。道光元年(1821)又增建前落俯厝,每逢祀福社戲,善男信女比肩接踵,熱鬧非凡。道光之後,里人無力顧及修復,該寺從此破落。
1947年,為配合解放大軍清理地方殘餘反動武裝勢力,老區地下黨員長期歇腳霞堂寺研究時局,商談對策。其中有江鏡吳塘村吳文光、港頭王金針,下壟王登其、王美鶯,梨港陳雲飛、前林陳倍官、大厝黃精精等,與殘餘武裝勢力展開鬥爭,為新中國誕生做出貢獻。
霞堂寺至上個世紀中葉僅存遺址。1999年裡人與海外僑賢捐款3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該寺,11月18日啟動重建工程。現霞堂寺佔地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為一幢並排三大門、兩歇山式仿古建築,中座為寺堂,尚有待建築的文天祥紀念堂。山上有諸多景點,其景色十分優美,新建成的霞堂寺成為江陰又一新景點,值得遊客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