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結果 展開
- 頸椎間盤突出症
- 椎間盤退變的一種病理過程
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柱骨科中的常見疾病。發病率僅次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多發生於30~50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好發節段依次為頸椎第5~6段、第6~7段、第4~5段。是多種原因引起頸部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脊髓和頸神經根從而引起相應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頸肩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肢體麻木、走路“踩棉感”、四肢無力及排尿困難等。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症,夜間常痛醒多次,嚴重患者不能平卧,只能取坐位睡眠。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頸椎間盤組織壓迫脊髓時,可引起下肢癱瘓甚至危及生命。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一般採用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和微創療法,目前手術治療是解決頸脊髓、神經根受壓最確切、有效的手段。科學規範的保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癥狀,手術治療也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 骨科、外科、脊柱骨科
●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致病原因較多,主要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 椎間盤退變。
● 慢性勞損。
● 外傷。
●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表現多樣,主要有以下不適:
● 頭暈。
● 頭痛。
● 頸肩部疼痛、僵硬及活動度受限。
● 上肢疼痛。
● 肢體麻木。
● 走路有“棉花感”。
● 四肢無力及排尿困難。
● 嚴重者可引起下肢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 頸椎間盤突出症一般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來幫助確診,常用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 磁共振
● ● 是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可直接顯示頸椎間盤突出的部位、類型及頸髓和神經根受壓的情況。
● X線片或CT
● ● X線和CT可作為輔助檢查,不能做磁共振檢查時,可進行X線片結合CT檢查從而幫助確診。
● 根據典型的頸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醫生一般可以做出診斷。
● 在頸部受到外傷后出現頭暈、頭痛、頸肩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肢體麻木、走路“踩棉感”等。
● 磁共振,在T1加權時,可示頸椎間盤突出的形態,T2加權示頸髓受壓的情況(見圖73-3)。亦可通過磁共振檢查排除脊髓空洞症及椎管內腫瘤等。
● 頸椎間盤突出症應與頸肋、腕管綜合征、尺神經炎、凍結肩、脊髓腫瘤等疾病相鑒別。
● 一般根據X線片、磁共振、CT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擾。
● 當懷疑自己患有頸椎間盤突出症時,不要自行診斷或治療,應該及時正規醫院就診,確診後接受治療。
● 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一般採用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和微創手術三種方法。
● 藥物治療
● ● 是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的基本方法,可以採用西藥治療,也可以採用中藥或中西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 ● 西藥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葯、鎮痛葯和脫水葯等。
● ● 中藥多採用活血止痛藥、補肝腎、強筋骨和通經絡的藥物。
● 物理治療
● ● 包括牽引治療、熱療、電療、光療等。
● 針灸推拿治療
● ● 簡單、經濟、療效明顯,在臨床應用廣泛,可以有效改變頸部血液循環,還可以幫助部分突出物還納吸收,但並非對所有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都有效。
● 注射治療
● ● 通過向穴位或突出物注射特定的藥物可以幫助緩解癥狀。
● 如果長期正規的保守治療無效,或癥狀反覆發作,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對於不能耐受疼痛或擔心脊髓受壓造成不可逆損傷的人,也可以選擇早期手術治療。
●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頸椎前路手術、頸椎後路手術。
● 微創手術可以用來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具有創傷少、出血量少等特點,近年來微創手術逐漸被更多醫生和患者所接受。
● 微創手術包括等離子消融術、射頻聯合臭氧注射、椎前盤內鏡下的頸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等。
● 頸椎間盤突出症會引起頭暈、頭痛、頸肩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肢體麻木、走路“踩棉感”、四肢無力及排尿困難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 病情嚴重時可引起下肢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 大多數患有頸椎間盤突出症者,經過保守治療都能夠緩解癥狀。
● 如經系統的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手術多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 選用適合頸椎生理曲線的枕頭。
● 注意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損傷。
● 避免頭頸長期處於低頭狀態。
● 保護頸部,避免頸部受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