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鸞

鳴鸞

鳴鸞,徠讀音míng luán,漢語詞語,解釋為鳴鑾。

解釋


鳴鸞(鳴鸞)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

出處


徠《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竚既定以鳴鸞,修 東都 之大壯。”
唐玄宗 《途經華岳》詩:“飭駕去京邑,鳴鸞指 洛川。”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戒糗糒以揚舲兮,載鳴鸞而陟巘。”參見“鳴鑾”。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