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棟

《重修隆德縣誌》編纂者

陳國棟,字槐三,號松樵,民國甘肅隆德人(今寧夏隆德),生於清光緒年間,清時廩生。主持撰寫了《重修隆德縣誌》,此書詳細記載了地震的六種前兆,也稱“震兆六端”,通過動物的反應以及天氣的變化來預測地震,時至今日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國內對地震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使得人們對地震的研究進一步加強,國內的一些古籍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震兆六端”影響最為深遠。

震兆六端


“震兆六端”全文:
一、井水本湛靜無波,倏忽渾如墨汁,泥渣上浮,勢必地震。
二、池沼之水,風吹成轂,行藻交縈,無端泡沫上騰,若沸煎茶,勢必地震。
三、海面遇風,波浪高涌,奔騰萍溷,此為常情;若風日晴和,台颶不作,海水忽然澆起,洶湧異常,勢必地震。
四、夜半晦黑,天忽開朗,光明照耀,無異日中,勢必地震。
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蜿如長蛇,橫亘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
六、時值盛夏,酷熱蒸騰,揮汗如雨,驀覺清涼如受冰雪,冷氣襲人,肌為之粟,勢必地震。

歷史事件


據說在1920年海原大震前,有許多徵兆在昭示這一次災難的降臨。那一年也是持續大旱,氣溫異常且居高不下,天氣或驟降雨雪,或土霧彌涌日月昏暗,或黑或黃大風揚沙肆暴,雞犬不寧,無故亂啼凄叫,牛、馬、羊、豬等家畜驚慌不安,飛禽驚鳴掠空而過,地下水位或升或降,西北天空光球滾動,山谷空響,地下炸雷隆隆。
影印版《重修隆德縣誌》
影印版《重修隆德縣誌》
陳國棟先生還熱衷於教育事業,在科舉的路上經過兩次“丁憂”後放棄了科舉,積極投身家鄉的教育事業,1922年,他聯合本地鄉紳在家鄉創辦了沙塘中心國民小學校(即今寧夏隆德縣沙塘中心小學的前身)。
同時他還是一位愛國人士,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先生感慨萬千,為國民小學校做校歌一首,鼓勵人們保家衛國,一時成為當地耳熟能詳的歌曲。校歌全文如下:喜笑顏開,滿校中,濟濟學童。振精神磨練智勇,造就英雄。十五功名花與火,廿八行省雨和風。莫後退,努力擔國難,袍澤同。羊牧寨,踞五龍;六盤道,西蘭通。指美高山頭,齊吾隴東。蘆溝炮聲驚獅醒,萬眾奮起抗頑凶。為縛虎,投筆請長纓,快從戎!
《寧夏曆代詩詞選》中錄入的國棟先生詩作
《寧夏曆代詩詞選》中錄入的國棟先生詩作
1998年版《隆德縣誌》關於國棟先生的記載
1998年版《隆德縣誌》關於國棟先生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