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一個面向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GIS和其他相關專業本科學生開展地理學實驗與實踐技能及研究方法教學的平台。
1952年10月12日,西南師範學院地理系成立,實驗室作為教學、科研平台也隨之成立,成立之初即建立了包括土壤、地質、植物、測量、水文、地貌和氣象在內的自然地理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也初具規模,形成了在西南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的地理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成就了一批如盛敘功、楊定中、林志遠、徐茂其等相當有影響力的地理專家。1999年以後,在中科院院士袁道先教授的帶領下,地理科學教學科研水平大幅提高,獲得了地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自然地理學博士授權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4個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列為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學科。2007年地理大樓建成並投入使用,為了培養高素地理教師以及適應社會需求的自然地理、地理信息、城鄉規劃方面的應用型人才並滿足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實驗中心繼續投入,並優化設備配置,利用各種科研項目與教學相結合,開展各種創新活動。至此,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實驗中心已經成為擁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先進的實驗儀器、雄厚的科研和教學實力,在地理學教學和實驗方面據有顯著優勢的先進實驗中心。
目前,中心實驗中心佔地面積3000m,固定資產總價值1500多萬元,面向8各專業的學生開設必修和選修實驗課程28個,項目共計203個。中心下設植物實驗室、土壤實驗室、地質實驗室、氣象站、天文館、地質館、地理教學法實驗室、測量實驗室、遙感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岩溶環境實驗室、地球化學與同位素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第四紀實驗室等14個實驗室,建設有金佛山、青木關、縉雲山、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實習基地以及雲貴川綜合實習基地。每年承擔1200名學生的123556實驗實習課時。
實驗中心顧問袁道先院士和主任謝世友教授極力倡導地理學教育要重視動手實踐,讓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和實踐,注重提高實驗教師的水平和能力。地理科學實驗示範中心共擁有專/兼職實驗教/技師及管理人員51人,其中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職人員佔57%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的教職人員佔67%以上。在學校和學院支持下,中心教職工共同努力,出版《基礎地理信息獲取方法與應用》和《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與實驗教程》兩部實驗教材,另外自編實驗教材8部;獲得省市級科學進步獎9人次;承擔教改和科研項目5項。此外還開展本科生創新基金44項,其中兩項獲得學校表彰。
在學校和學院的重視和支持下,地理科學試驗示範中心本著“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並重、鞏固基礎地學知識、培養現代分析技能、啟發科研創新意識、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地理教師以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地理信息、城鄉規劃類應用人才”為出發點,堅持“著眼地球系統培養實驗技能開拓創新精神和諧人地關係”的教學理念,以培養“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定位,向“立足重慶、輻射西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長遠發展目標奮鬥。
謝世友,男,漢族,江蘇徐州人,中共黨員。1983年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0年蘭州大學地理系畢業,獲博士學位。2001年評聘為教授。現任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李四光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校第四紀教育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地理學會理事、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1.全面負責實驗中心的建設、管理和實驗教學的改革;
2.根據教學計劃及學科發展趨勢,確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發展目標;
3.負責實驗中心的總體規劃和建設;
4.制訂實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實驗教學的具體實施進行監督和指導;
5.負責實驗中心教師、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和管理,建立並實施相關的培訓機制;
6.負責實驗中心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實驗教材編寫工作的組織與協調;
7. 負責開放實驗和研究性實驗項目的設立、審批和驗收,校外共享平台建立與相關技術協作;
從1983開始擔任本科教學工作,專職負責《地貌學》和《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及本科生畢業綜合實習與設計。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地貌學》、《災害地貌學》、《中國旅遊地理》、《第四紀環境》、《氣候地貌》、《現代岩溶研究》、《地貌與環境》等課程。其中主講的《自然地理學》和《地貌學》分獲重慶市重點課程和西南大學精品課程。
主持和主研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共5項,完成教育部及省級科研項目6項:
1.“重慶地區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技術開發”
2.“四川大巴山災害地貌及對策研究”
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及其保護研究
4.“我國山區泥石流防治效益評估模型研究”
5.“雲南小江流域第四紀環境變遷與泥石流發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