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秋

吳鐵秋

吳鐵秋(1875-1963),名紹舉,字鐵秋,以字行世。江蘇沭陽縣沭城鎮人,自幼聰慧,父口授四書,《詩經》《尚書》入耳成誦,10歲喪父,由兄嫂撫養,供其上學。光緒二十二年(1896)參加海州歲試中秀才,光緒三十一(1905)年廢科舉,鐵秋遂於縣城創辦私塾改良社,革新教育。開啟新風,創辦新書報社。自著論說,懸於城門,曰“明新報”,傳播新思想。縣婦女運動開始,光緒三十四年,為湖南《敬業旬報》《浙江白話報》撰寫文章,宣傳倡導白話文。宣統二年(1910)創辦沭陽縣立小學堂。採用新曆,提倡勞動和體育運動。

人物簡介


吳鐵秋(1875-1963),名紹舉,字鐵秋,以字行世。江蘇沭陽縣沭城鎮人,自幼聰慧,父口授四書,《詩經》《尚書》入耳成誦,10歲喪父,由兄嫂撫養,供其上學。光緒二十二年(1896)參加海州歲試中秀才,光緒三十一(1905)年廢科舉,鐵秋遂於縣城創辦私塾改良社,革新教育。開啟新風,創辦新書報社。自著論說,懸於城門,曰“明新報”,傳播新思想。縣婦女運動開始,光緒三十四年,為湖南《敬業旬報》《浙江白話報》撰寫文章,宣傳倡導白話文。宣統二年(1910)創辦沭陽縣立小學堂。採用新曆,提倡勞動和體育運動。民國13年(1924)受命籌辦沭陽縣初級中學(即今之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前身),出任校長。翌年受聘淮安第九中學,後去板浦第八師範任教,輾轉他鄉十餘年。民國28年日軍侵佔沭城,鐵秋漂泊泗陽淮陰、揚州等地仍以教育、創作為業。民國38年,毅然返回故里,途中賦《歸來雜感》一首記述10年流浪生活。回鄉在沭陽中學任教。1951年退休。著有《我的長壽之道》《蒼梧片影》。《片嘯集》三種。編有《古僮文獻捃遺》一書,自費由上海國光書局出版發行。參與重修《沭陽縣誌》,撰寫《人物誌》。家藏圖書三千餘冊悉數捐贈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