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室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室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是心律失常性疾病。房室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多見於中老年人,很少見於兒童。當竇房結或心房內的激動,不能按時傳到房室交接區,其間歇超過交接區組織內潛在起搏點的自律周期的時限時,此潛在起搏點即發放衝動,由此引起的一次異位心搏,稱為交界區性逸搏。連續3個或3個以上的交接區性逸搏即構成交界區性逸搏心律。逸搏的發病機制是當高位節律點如竇房結或心房發生病變或明顯被抑制不能發出正常節律時,或由於傳導障礙致高位節律點激動不能按時傳到房室交界區時,或其他原因,如期前收縮后出現長間歇後,其間歇超過交界區組織內後備起搏點的自律性周期時限時,此後備起搏點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即發出衝動,若由此引起一次異位心搏,即稱為交界區逸搏。逸搏心律的發病機制是指心房與心室同時由交界區組織內發出的衝動所激動的一種心律。但更常見的是僅心室受交界區組織的控制,而心房則由竇房結或房內起搏點控制,如發生於房室傳導阻滯與干擾性房室分離,有時心房可以全無活動。這種心律從廣義上講常被稱為交界性心律,所指的只是心室的節律。逸搏本身無明顯癥狀,交界性心律本身不發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多數患者出現的癥狀是原發性心臟病所致,如心悸、氣短、頭暈、暈厥等癥狀。治療主要是針對基礎心臟疾病的藥物治療,必要時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過緩的逸搏心律可導致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的障礙,甚至可發生阿-斯綜合征、暈厥等,並使心力衰竭難以控制。本病不常見,一般為短暫或偶然性發作,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

病因


交界區性逸搏的常見病因

● 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如心肌炎、電擊復律后、某些藥物作用等。
● 竇房傳導阻滯:如心肌梗死、洋地黃中毒等;
● 房室傳導阻滯:主要見於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 房性期前收縮后竇房結暫時受抑制;
● 室性期前收縮伴有向心房的逆行傳導后,如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死,在發病初期有7%~10%的患者發生交界區逸搏。

交界區逸搏心律的常見病因

● 交界區性逸搏心律不常見,大多為暫時性的。
● 主要繼發於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及房室傳導阻滯。
● 洋地黃中毒、奎尼丁中毒或者應用β受體阻滯葯、利血平等或者阿托品作用早期也可引起此種心律。
● 常見於有基礎心臟病者,例如風濕性心肌炎或其他炎症損害竇房結或冠狀動脈長期供血不足引起竇房結退行性變等。
● 也可見於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伴竇性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室內傳導系統退行性變。
● 進行心臟外科手術、電解質紊亂等亦可能發生此類心律失常。
● 較持久的交界性心律失常伴有明顯的竇房結功能障礙,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

癥狀


● 交界性逸搏的臨床表現:逸搏本身無明顯癥狀。多為基礎心臟病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等所致的癥狀。
●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臨床表現:交界性心律本身不發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多數患者出現的癥狀系原發性心臟病所致。如心悸、氣短等。體檢心率為40~60次/分,第一心音強度無明顯變化。如系過緩的交界性心律,心率<40次/分,可有頭暈、心悸、暈厥等癥狀發生。

檢查


● 確診房室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需要做心電圖,可了解心臟電活動有無異常。

診斷


● 臨床癥狀:胸悶、心悸、頭暈、暈厥等癥狀。
● 交界性逸搏的心電圖特點:
● ● 在較長間歇的心動周期之後出現的QRS波,其形狀、時限為室上性。
● ● 大多數交界區逸搏看不見P′波,少數在QRS波前後可見到逆行P′波。在Ⅱ、Ⅲ、aVF導聯P′波倒置,在aVR、V1導聯直立。逆行P′波可出現在QRS波之前(PR間期<0.12s),或在QRS波之後(RP間期<0.20s),或埋在QRS波中。
● ● 如果出現數次交界區逸搏,則每次逸搏周期固定。
● ● 有時QRS波前後可出現竇性P波。但PR間期<0.10s。
●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電圖特點:
● ● 連續出現3個或3個以上的交界區逸搏。
● ● 心室率緩慢:為40~60次/分,節律整齊、R-R間期相等。
● ● QRS波正常或伴有室內差異性傳導。
● ● QRS波前後可有逆行P′波:或重疊於QRS波。如QRS波前有P′波,則PR間期<0.12s,如QRS波後有P波,則RP間期<0.20s。

鑒別診斷


● 交界區逸搏心律需與房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相鑒別。交界區逸搏心律PR<0.12s,可發生於竇性停搏;而房性逸搏心律PR>0.12s,一般不發生在竇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時,心室率在20~40次/分,QRS波寬大畸形,多呈單相或雙相,時限>0.12s,可有室性融合波。

治療


● 短暫或偶爾發作的患者無需特殊處理,治療該病主要針對基礎心臟病。可根據不同的基礎心臟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 當逸搏心率過慢時,可用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使心室率增快。
● 若為藥物中毒所致需立即停葯。
● 若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治療無效者,應安置心臟起搏器。

危害


● 過緩的逸搏心律可導致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的障礙,甚至可發生阿-斯綜合征、暈厥等,並使心力衰竭難以控制。

預后


● 交界區逸搏心律臨床不常見,一般為偶發或短暫發作,具體預后取決於基礎心臟疾病。通常認為短暫的交界區逸搏心律無臨床意義,持久的交界區逸搏心律常提示有心肌損害。發生於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停搏、竇房阻滯者,一方面提示基礎心臟病嚴重,一方面提示預后較差。偶發於竇性心動過緩者預后較好。

預防


● 交界區逸搏和逸搏心律本身是房室交界區組織正常潛在的自律性功能的表現,具有保護作用,當其出現時要積極尋找引起交界區逸搏及交界區逸搏心律的原發疾病,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因,是預防此種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參考文獻


● [1] 吳莉萍。交界性逸搏、逸搏奪獲心律解析[J].醫藥前沿,2011,01(17):155-156.
● [2] 包健敏。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現象的常規心電圖結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23):163-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