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崗里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轄村
雲南的西部、西南部和緬甸毗連,臨滄市正是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轄1區、4縣、3自治縣。有漢、佤、彝、傣、拉祜、布朗、白、僳僳等民族。總的來說,是一個多少數民族的地方。
“司崗里”是佤族民徠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來,“司崗里”就是從岩洞里出來,特指的地理位置在西盟縣岳宋鄉南錫河對面緬屬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也是佤族人的一部創世史詩。
2008年6月7日,司崗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司崗里溶洞
滄源縣佤族自治縣,位於臨滄市最南端,西、南與緬甸相接。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
神秘的“司徠崗里”,含義為葫蘆、山洞或孕育器的意思,滄源古時又稱“葫蘆王地”,是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傳說誕生的地方。這些可愛的佤族男男女女正是從司崗里山洞中走出來的。
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5.3%。有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滾河國家公園。年均氣溫18℃,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濕度82%,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100%,是天然的“大氧吧”和旅遊觀光、養生度假的最佳目的地。
司崗里[地理位置在滄源縣的地方]
佤族的創世紀神話:在人類遠古的洪荒時期,只剩下一個佤族女人漂泊到司崗里的高峰上倖存下來。這個女人受精於日月,生下一男一女。一天,阿媽正坐在岩石上採用天上的彩雲織布,突然一頭牛跑來報信,說她的兒女雙雙掉進海里去了。那時候司崗里群山的周圍是蒼茫的大海。阿媽焦急萬分,就請牛去救。牛會浮水,下到海里把兄妹倆托在脖子上送到了岸邊。阿媽真感激不盡,便立下規矩,把牛作為佤族永遠的崇拜。
60年代初期,中緬兩國重新勘定邊界的時候,司崗里被劃歸了緬甸。外鄉人要是去司崗里,手續非常麻煩,於是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但是司崗里不管屬於哪國所有,總是佤族老祖先出世的地方。因此,許許多多的佤族人民,經常會過境到司崗里朝拜,同時把那裡的山崖岩洞、溪水飛瀑、樹木花草、飛禽走獸、藍天白雲都綉在他們的衣服上。
佤族人始終記住:從神聖的司崗里走出來的阿佤人的後代,司崗里的靈氣總會同在。
各地區的佤族雖然對“司崗里”解釋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視為人類的發祥地,同時也共同反映他們都是阿佤山一帶是最早的居民。“司崗里”是佤族對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憶。
每年5月份,雲南臨滄市滄源縣都舉辦“滄源佤族司崗里狂歡節”場面熱鬧,隆重,有佤鄉特色小吃和鬥牛比賽。滄源是從原始社會直接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歷史原因,有部分佤族群眾信仰基督教,還建有一定數量的教堂,加上“司崗里”文化的魅力,滄源縣成為了雲南旅遊的後起之秀。
同時“司崗里”也是一種雲南特有的木瓜酒的名字,這種酒以被雲南當地的茅糧酒廠開發出來,成為世界上第一支木瓜干醇。
“司崗里”還是一隻樂隊的名字,成員包括主唱阿妹、吉他老油、貝斯德隆、鍵盤艾南、吹奏凃、鼓手馬曉東。
2008年6月7日,司崗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享有“2015年中國十佳深呼吸小城”、“2015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等美譽。
2019年3月15日,滄源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9年12月9日,國家民委命名滄源縣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30日,2020中國無霾縣排行榜發布,滄源縣位列第13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滄源縣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