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瘺管

先天性耳前瘺管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一種常見的外耳疾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本病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由發育不良引起。本病主要表現為:耳朵旁邊有一個小孔,有時會有液體流出,液體有臭味。如果發生感染,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沒有發生感染者,無需治療。如果發生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可通過手術切除治療。本病易引發感染,如果感染嚴重,可形成膿腫。多數患者沒有不適表現,不需要治療。感染者,經手術治療后,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本病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由發育不良引起。

癥狀


● 本病患者多無明顯不適,如果發生感染,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等不適。

主要表現

● 一側或雙側,耳朵旁邊有一個小孔,多在耳前,耳輪的後上邊緣、耳屏及耳垂也可以出現。
● 擠壓時可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乾酪樣分泌物溢出,有臭味。

其他表現

● 如果發生感染,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

檢查


● 一般專科體檢就可以確診,必要時行聽力學檢查、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進一步診斷。

體格檢查

● 醫生會耳鏡,檢查外耳道、鼓膜有沒有紅腫、流膿等異常。

聽力檢查

● 包括耳語檢查、秒錶檢查、音叉檢查、聽力計檢查等。
● 主要是用來檢查患者的聽力是否正常。

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

● 取少量耳前瘺管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可以幫助判斷是否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致病菌的類型。

診斷


● 醫生根據耳前小孔,擠壓小孔可有液體流出,感染時局部紅腫、疼痛等表現,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 按其瘺口位置與瘺管走向,需要與第一鰓裂瘺管相鑒別。
● 急性感染時,需要與皮膚癤腫、頸部淋巴結炎和淋巴結結核性潰瘍等相鑒別。
● 如果耳前小孔出現紅腫、疼痛,應及時到醫院掛號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沒有發生感染者,無需治療。如果發生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可通過手術切除治療。

藥物治療

● 急性感染時,醫生會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適宜抗菌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 急性感染控制后,可通過手術切除瘺管。
● 局部有膿腫形成者,應先切開引流,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術。
● 對於感染反覆發作,藥物治療不能徹底控制者,可在感染期內進行手術。

危害


● 本病易引發感染,如果感染嚴重,可形成膿腫。

預后


● 多數患者沒有不適表現,不需要治療。感染者,經適當治療后,預后良好。

預防


● 本病為先天性疾病,沒有特殊的預防方法。但有先天性耳前瘺管者,需要預防感染。
● 不要用異物戳小口,發生感染后,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自己擠破。
● 洗臉時,要注意清洗耳朵,保持耳周皮膚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