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

鱉甲

鱉甲是鱉科動物鱉的背甲。鱉甲味咸,藥性寒。歸肝、腎經。鱉甲含有的化學成分為氨基酸、動物膠及多種微量元素等。

簡介


● 正名:鱉甲
● 英文名:Biejia
● 別稱:上甲、鱉蓋、憋殼、水魚殼、團魚殼、鱉蓋子、團魚甲、王八蓋子

功效與作用


● 鱉甲具有軟堅散結、滋陰潛陽、清熱除骨蒸等功效。
● 現代研究顯示,鱉甲具有抗肝纖維化、抗腫瘤、抗疲勞、增加骨密度、抗輻射等作用。
● 鱉甲可用於治療陰虛發熱、陰虛陽亢、骨蒸勞熱、虛風內動、閉經、癥瘕、頭暈目眩、久瘧、燙傷、腸癰等。
● 目前,鱉甲還用於治療銀屑病、肋軟骨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原發性肝癌、晚期肺癌癌性發熱、肝炎后肝硬化等疾病。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有鱉甲過敏史的人群,請禁止使用。
● 體質虛寒、脾胃虛寒者,請謹慎使用鱉甲。
● 如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提前告知醫生。
● 孕婦請謹慎服用鱉甲,用藥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 哺乳期女性服用鱉甲前,請詢問專業醫生。

溫馨提示

● 用藥前,應諮詢專業醫生,並遵醫囑規範用藥,以便提高藥效,降低不良反應。

如何使用鱉甲


● 鱉甲煎汁內服時,要依據醫生的建議服用,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用藥的劑量。
● 鱉甲煎汁服用時,每日用量為9~24克。入藥劑量,遵醫囑服用。
● 鱉甲入葯煎汁時,需要先煎(即:先將鱉甲放入容器中煎煮30-40分鐘后,再放入其他藥材)使用。
● 鱉甲煅燒后研成細末,外敷於皮膚,可治療皮膚燙傷和潰瘍。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請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食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鱉甲未見文獻報道有毒性作用。但是如果要長期使用,需要請諮詢專業醫生進行辨證。
● 超量使用鱉甲,出現以下癥狀時,請及時停服。
● ● 食慾不佳
● ● 胃痛
● 停服后,癥狀未緩解者,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我該如何選購鱉甲


● 鱉甲的道地產區在湖南嶽陽洞庭湖,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也有分佈。
● 鱉甲一般為橢圓形或卵圓形,背側為灰褐色或黑綠色,稍稍隆起,中央有骨節隆起,但不明顯。表面有有細小的網狀皺紋,以及灰白或灰黃色的斑點。內側為白色,中間的位置有突出的脊椎骨,兩側各有8條肋骨,邊緣有8對白色的齒狀突起。鱉甲質地堅硬,銜接處容易斷裂,有微微的腥味及鹹味。好的鱉甲個頭大、甲殼厚、乾淨且沒有殘肉及腐臭味。
● 炮製后的鱉甲為長方形的扁片,鱉甲內側面發白,有超出邊緣的肋骨,側緣有細小的鋸齒;外側面有細小的網狀皺紋,以及灰白或灰黃色的斑點,斑點凹凸不平。質地堅硬,有腥味,嘗起來味道微咸。
● 醋鱉甲有醋香味,顏色深黃,質地酥脆,容易碎。
● 鱉甲要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儲存,注意防蟲蛀。

溫馨提示

● 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不能辨識真偽,請不要自行選購。

含鱉甲的中成藥有哪些


● 中華肝靈膠囊:有化瘀散結、舒肝理氣的功效,用於治療兩脅脹痛、積聚不消、舌有瘀斑、食少便溏等。
● 烏雞白鳳片:具有調經止帶、補氣養血的作用,可治療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身體瘦弱、腰膝酸軟等。
● 胎產金丸:有化瘀調經、益氣養血、補腎填精的功效,可治療腎虧、氣血兩虛挾瘀引起的的產後失血過多、倦怠乏力、足膝腫痛、腰酸腹痛等。
● 乳癖散結膠囊:有軟堅散結、行氣、活血等功效,可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乳房腫痛、胸脅脹滿、易怒煩躁等。
● 肝復樂片:有健脾理氣、清熱解毒、化瘀軟堅的功效,可以緩解肚腹脹滿、上腹腫塊、脅肋疼痛、肢體乏力、食慾減退、精神疲倦、心煩易怒、咽干口苦等。

鱉甲和龜板功效一樣嗎


● 鱉甲和龜板都具有滋陰潛陽的功效,可治療陰虛發熱、頭暈目眩等。
● 鱉甲和龜板的的功效還有不同的地方。
● ● 鱉甲還有清虛熱、除骨蒸、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治療經閉、癥瘕等。
● ● 龜板還具有固經、健骨益腎、補養心血的功效,可治療腎虛筋骨痿軟無力、健忘、失眠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鱉甲可以作為龜板的替代品。
● ● 鱉甲和龜板雖然都具有滋陰潛陽的功效,但鱉甲偏重清熱除蒸,而龜板則偏重養血補心、益腎健骨,兩味中藥在用法上有一定的區別。因此鱉甲和龜板不宜相互代替使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學和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鍾贛生。中藥學。第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