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擊隊

抗日戰爭中成立的游擊隊

抗日游擊隊:1938年開始,由東江和珠江地區各縣建立游擊隊,目的是打擊敵人,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陷后,中共中央確定了開展華南遊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並把工作重點放在東江、瓊崖地區,在這兩個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

歷史背景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陷后,中共中央確定了開展華南遊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並把工作重點放在東江、瓊崖地區,在這兩個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華南抗日游擊隊粉碎敵人多次“掃蕩”,開闢了多塊抗日根據地,在華南敵後給日本侵略者及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地區活動


東江、珠江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
從1938年開始,東江和珠江地區的各縣紛紛建立游擊隊,不斷打擊敵人。
在東江地區,1939年底,第4戰區第3游擊挺進縱隊新編大隊和第2大隊分別在坪山於和烏石岩建立了根據地。1940年
10月初,又開創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和陽台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3年1月到11月,東江地區的游擊隊共作戰79次多,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繳獲武器500餘件,部隊發展到4000餘人,另有民兵近1000人,對敵占廣九鐵路運輸線構成了威脅。為了進一步發展東江的敵後游擊隊,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編為東江縱隊,爾後,建立了以羅浮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在珠江地區,從1938年以後,廣州市郊遊擊第2支隊與南順特務中隊不斷打擊敵人,威震珠江三角洲。1940年夏,又建立了以西海村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3年,珠江地區抗日游擊戰爭得到進一步發展,到年底,珠江指揮部鞏固了五桂山抗日根據地,部隊和民兵人數都有所增加。
海南島瓊崖抗日游擊隊
活動於瓊崖地區的紅軍在1938年10月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14獨立隊”,隊長為馮白駒。1939年3月,中共瓊崖特委將獨立隊改稱為獨立總隊,發展到1400餘人。3月到6月,獨立總隊連續襲擊日軍。6月起日軍對瓊文地區進行了“掃蕩”,總隊主力一部則插入瓊山、海口郊區活動,在瓊山第一區建立游擊隊,打擊日軍。10月下旬,總隊對日軍的重要據點那大進行圍攻,攻下那大並俘獲日偽中隊80餘人。
1940年1月25日,瓊崖特委及獨立總隊領導機關開始西移,於2月中旬到達美合地區。在該地區積極發動合組織群眾,組織“農民抗日救國會”、“青抗會”、“婦救會”等民眾團體。又使美合周圍各鄉100多名青年加入獨立總隊,還在其他鄉村建立自衛隊。到1940年冬,獨立總隊已經發展到3000餘人,槍2000餘支,活動遍及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11個縣,建立了瓊文平原根據地、美合山區根據地和六連嶺根據地等小塊游擊根據地。獨立總隊已經成為瓊崖抗日的主要力量。
1943年1月,總結了敵人大規模長時間的掃蕩特點,瓊崖特委及獨立總隊作出了“堅持內線,挺進外線”的決策。第1支隊向西挺進,在儒萬山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第2支隊第1大隊和瓊山基幹大隊擴大瓊東南抗日根據地。后又轉戰數月,逐漸恢復了瓊文抗日根據地,開闢了萬寧、陵水、和保亭廣大游擊區,創建並鞏固了綠現山、儒萬山抗日根據地,將各抗日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部隊也得到發展。

作戰特點


通常組織簡單,裝備輕便,行動靈活,同當地群眾有緊密地聯繫。是被壓迫階級和民族爭取解放和獨立,進行人民戰爭的一種重要的武裝組織形式。中國共產黨自領導武裝鬥爭開始,就十分重視建立和發展游擊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一般由軍隊派出或由當地人民群眾組成。實行軍事系統和地方黨委的雙重領導制度。通常組成游擊支隊、大隊、中隊和特種游擊隊。主要任務是: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設根據地,保衛人民生命財產;遲滯和消耗敵人,破壞敵人交通運輸、通信、偵察、指揮、補給系統和各種基地,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等。在現代戰爭中,游擊隊仍然是爭取解放和反對侵略,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武裝組織形式。

戰績


中國游擊隊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