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視者

漢語詞語

窺視徠者,漢語詞語,拼音為kuī shì zhě,英譯Voyeur。

(這裡要小小說明下的是,因Voyeur兼有“窺視”和“窺淫”的意思,故而西方傳播學中一般用這個詞來代“窺視者”一詞)

詞語解釋


窺視者從傳播範疇釋義的話,即從某個隱藏或隱秘位置看到特別景象的人或角色。窺視者最初是指某些不經許可而觀看他人性行為者,這是“窺視者湯姆”(一個英國傳說中的人物,我列在其它詞條詳解)這一概念的意思。但近年來針對媒介受眾的討論,也涉及窺視者問題,其中特別涉及那些觀看銀幕與熒屏上的演員的受眾(這裡和收聽廣播或閱讀書刊的旁觀者不同,因為觀看人們身體是基本的前提)。
窺視者[詞語]
窺視者[詞語]
這一窺視者的身份可同社會情境中的旁觀者進行有效的比對,旁觀者是公開現身的,他們所看到的行為也是公共性的,而窺視者則深入一種基本屬於私人的世界。這種深入通常產生危險知識,而這種知識一旦公開將導致當事人身敗名裂---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通姦男女的蠅營狗苟。然而,要留意的是,在受眾的窺視中還有其他問題—比如,以間諜場景為例,窺視者的位置實際上包括在敘事結構中,觀看者窺視著間諜(spies on the spy)。
或者咱可以換個範疇來理解這個詞條,從精神分析理論的角度對窺視者進行解釋的學者往往著迷於挖掘某人早年可能遇見的痛苦場景,比如嬰兒目睹……
對我們來說,或許更富有意義的是思考雅格布森的提示,即成人的性行為世界深藏於鎖閉的門后,由此不可避免的產生有關他人性能力與性慾的深層好奇,如此吸引觀看者的場景“吸引力”無論由何形成,至少窺視者的凝視中有兩層含義:
一,是某種鬼鬼祟祟的位置。(因為這個場景屬於私人,而你本不應該在場)
二,是某種權力的位置(攝像機的神奇在於它蔑視自然的法律,它所展現的東西一旦公開就將損害當事人)
有趣的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窺視著作為當事人被包括在實際場景之中,那麼他們總被描繪為極端分子(即 extremes)--比如作為有罪的弄臣,像是《哈姆雷特》里的伯格涅斯;或是作為超人,就是詹姆斯-邦德云云。
由於攝像機鏡頭無所不看的特徵,窺視者最終就意味著無所不能。儘管我們在觀看媒介產品時很少想到它,但鏡頭穿牆越戶,對準人們而不必擔心被發覺(即便被發覺,那麼被鏡頭所驚駭的實際上實驗員,而這常常是問題所在。
這樣吧,以 Dervin同學對 希區柯克的 《Psycho》分析為例:
徠攝像機拍下一位正在偷錢與私通的美麗女子,但開始我們是透過一扇窗戶頭看進去的,然後不知怎麼地就進了卧室。這並沒有破壞這段情節的可信性,也沒有影響我們對這個場景的注意力,然而,最終它透露給我們一位女角的秘密信息,按這部影片的表述她在道德上是可疑的,也許正是由於我們在過去的媒介產品中形成的條件反射,但我們現在期待她受到懲罰……注意到這一點就使我們很容易對窺視者這個概念有了另一層理解,這時觀看者所了解的秘密信息不僅涉及過去而且關乎未來。知道或者至少懷疑人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當然就進入一種有權有勢的位置。
而高明的導演往往一方面會讓你覺得已經知道,另一方面又會在片尾陡然逆轉,使你的得意落空。通過這種窺視式探險的風格,觀看者享受著猜測複雜的快感----也因為它涉及到了神秘、謎團和敘事的秘密。
這樣綜合起來理解這個詞條就很容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