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

山東省作協文學期刊副總編輯

陳中華,筆名陳子甘。山東莒縣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歷任新華通訊社山東分社記者,山東省作協文學期刊編輯、副總編輯,大眾報業集團《農村大眾》編委,《大眾日報》特派記者。

人物經歷


陳中華於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海棠果熟了》、《一百條紅道子》、《保爾和誰結婚了》、《月直溜》、《黃兒》,報告文學《誰是僱主》,中篇小說《電話費問題》、《粉街》、《七月黃》、《上完大學再說》。《黃兒》獲首屆齊魯文學獎。

生平閱歷

為在新聞戰線進一步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新聞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充分發揮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典型示範作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7日下發了《關於在全國新聞界開展向陳中華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號召全國新聞界向陳中華同志先進事迹學習。陳中華是山東大眾日報社高級記者,長期工作在新聞采編一線,先後到本省一百多個縣區市、三百多個鄉村進行採訪,熱情報道當地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充分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貌,寫下了120餘萬字的採訪筆記,許多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先後獲得50餘項各類新聞獎。他長期深入農村採訪,被農民群眾譽為“莊稼地里長出來的記者”。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廉潔正派,始終保持一名普通記者本色,經常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2006年,他身患重病,在治療期間仍堅持採訪,把新聞事業當成生命的支柱和動力,成功戰勝了病魔。

主要成就


通知指出,向陳中華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忠誠於黨的新聞事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工作實踐;向陳中華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一心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報道主體和服務對象,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樑紐帶;向陳中華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聞工作“三貼近”原則;向陳中華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頑強的意志品格,對新聞業務精益求精,對采編工作堅定執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做人品、文品俱佳的新聞工作者。
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要把開展向陳中華同志學習活動作為新聞戰線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新聞工作者認真學習陳中華同志的先進事迹,弘揚陳中華同志的崇高精神,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職業素養、紮實的工作業績,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