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塘壩鄉的結果 展開

塘壩鄉

四川犍為縣塘壩鄉

塘壩鄉位於犍為縣縣城西北5公里,緊靠岷江,樂宜高速公路及國道213複線穿越鄉境。東北與岷東鄉相望;東南與玉津鎮、清溪鎮、同興鄉為鄰;西南同馬廟鄉相襟;西北同石溪鎮接壤。總面積39平方千米。

2015年,塘壩鄉轄11個村109個村民小組和塘壩口1個社區居委會。鄉人民政府駐塘壩集市。

2015年末全鄉總人口6268戶1.6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3萬元,社會生產總值2.4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81億元。

境內有年產30萬噸煤礦企業1個,年產磚1000萬匹以上的磚廠3個,還有縣屬重點企業寶馬水泥公司。

歷史沿革


塘壩鄉歷來是犍為轄地,塘壩集市形成於清代,當時鄉境及周邊有不少小煤窯,在此囤煤出售,故名“炭壩口”。后煤窯陸續停產,遂取“炭壩”諧音為“塘壩口”。清代時期名鎮江鄉,場名隆興場。
民國時期因興辦團練保衛鄉境安全,故取名為安全鄉,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
1950年沿用舊名,1951年6月劃分為建新鄉、解放鄉、民安鄉。
1952年11月分別更名為塘壩鄉、向坪鄉、唐家鄉。
1956年1月3個鄉合併為塘壩鄉。
1958年10月併入新城人民公社。
1959年8月分出建塘壩公社。
1984年復為塘壩鄉。

社會榮譽


塘壩鄉先後被犍為縣委、政府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和“信訪工作先進集體”。2002年被樂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稱號,2003年被樂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擁軍優屬模範鄉”稱號,2005年被樂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範鄉”稱號,2006年被樂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鄉”的稱號。

產業發展


塘壩風光
塘壩風光
塘壩鄉屬傳統的農業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富民強鄉這個主線,以“林、畜、礦”為支柱,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銳意進取,2006年全鄉人均純收入實現3386元,全面推進全鄉社會和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塘壩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林、畜、礦”為產業支柱,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的主題,加強4400畝的林竹管護,打造農民的“綠色銀行”;狠抓優質畜牧業的發展,提升優良畜禽比重,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完成鵝業發展1萬餘只,發展外向型生豬產業”受控”豬場15戶;狠抓勞務開發,確保常年勞務轉移5600餘人,加強建立維權援助體系;加強對鄉境內企業的服務和管理,以安全生產為重點,引導和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3萬元,社會生產總值2.4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81億元。糧食作物總播面積2萬畝,總產量8461噸。在塘房、躍進、高家、牛心等村發展茶葉3600畝,在鎮江發展茉莉花苗圃30畝,尖山村發展茉莉花110畝。

名優特產


塘壩鄉依山傍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鄉境內的“彭氏雙麻酥”口味獨特,歷史悠久,暢銷雲南、成都各地;躍進桂圓、新房江安李、牛心紅棗現已成為該鄉農產品的三大特色品牌,享譽犍為。

新農村建設


塘壩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以紅光村為示範村,完善和規範陣地建設、制度建設,構建村級組織體系,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在即將完成的3.15公里村道硬化基礎上,將進行農房改建30戶,新建沼氣池50口,建衛生井20口,建囤水田25口、60畝,抓好林竹管護405.6畝,實現全村農民穩步增收,2007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人均純收入達到3636元。
截至2015年,重點項目建設,岷江航電永久用地徵用938.83畝,臨時用地租用269.74畝,簽訂房屋拆遷協議181戶。新房村新居佔地25畝,首批23戶村民遷入新居。投資275.2萬元,對風景區沿線607戶農房進行風貌改造。籌資14萬元,將樂宜高速公路連接線路燈亮化工程延伸至塘壩街道社區。硬化高家、牛心、躍進等11個村村道聯網路66.72千米。

地理環境


鄉境地勢起伏較大,東部為岷江沖積平壩,中部為丘陵,西部為低山深丘,小溪細流匯聚山腳岷江,沿江多有平壩。地勢東北、西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牛心山、古佛岩、鷹嘴岩、白虎山、營盤山等。水系屬岷江水系,岷江由北向南,流經塘房村、鎮江村、向坪村,縱流鄉境約6千米。213國道複線縱貫鄉境。全鄉共有溪溝5條,即塘房溝、銀廠溝、瓊瑤溪、觀音溝、圓潭溝。

礦產資源


鄉境內資源豐富。地下礦藏有豐富的煤、石灰石、頁岩、石英砂、鐵礦、陶土等。
境內現有煤礦3個,其中年產煤6萬噸以上的煤礦企業2個,年產30萬噸煤礦企業1個,年產磚1000萬匹以上磚廠3個,還有縣屬重點企業1個(寶馬水泥公司)。

人口民族


山多地廣民稀,境內居民全部為漢族。
2015年末全鄉總人口6268戶1.64萬人。

風景名勝


境內深溪溝地如其名,垂直落差高達數百米,如巨人手持神器將大山一分為二。溪水雖不深,無奈溝深如淵,兩邊想要來往極不方便,不得不沿著一邊的山壁下去,跨過溝底的那塊丈長米寬的橋(石板),再沿著山壁爬上另一邊的峭壁。
溝底的小溪純天然無污染,兩岸竹林密集,溪中卵石密布,常年有魚群活躍其中,不失於好垂釣者之雅地。只是此地交通極為不便,少有人至。此溪依地勢潛入岷江,又匯合長江之水,翻越千山萬嶺終入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