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是1978年4月29日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導下發動的薩烏爾革命后成立的社會主義政權,該政權為無神論,婦女穿著的布卡和伊斯蘭教所參拜的清真寺皆被限制。

阿富汗共和國


阿富汗共和國國旗(1973—1978)
阿富汗共和國國旗(1973—1978)
1973年7月,阿富汗前首相達烏德發動軍事政變,一舉推翻了查希爾·沙阿國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阿富汗共和國。
1978年4月,阿卜杜勒·卡迪爾空軍上校和阿斯拉姆·瓦坦賈爾陸軍少校率領軍隊進攻總統府。總統衛隊抵抗失敗。人民民主黨推翻了阿富汗共和國,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1987年11月,阿富汗大支爾格會議做出決定,將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正式改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92年4月28日,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

歷史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جمهورية أفغانستان),是1978年4月29日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導下發動的薩烏爾革命后成立的社會主義政權,該政權為無神論,婦女穿著的布卡和伊斯蘭教所參拜的清真寺皆被限制。
自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政權垮台後,至今沒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夠有效統治阿富汗全部領土。
1992年,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推翻人民民主黨政權並控制首都喀布爾,1992年4月28日,在喀布爾成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國臨時政府,但未能統一整個阿富汗。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和阿富汗伊斯蘭國(北方聯盟)則分別統治阿富汗西南部和東北部。
1996年,塔利班攻佔首都喀布爾,阿富汗伊斯蘭國滅亡,其殘餘勢力逃往東北部併入阿富汗伊斯蘭國(北方聯盟)。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黨徽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黨徽
2001年,美國攻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並將政權移交給阿富汗伊斯蘭國(北方聯盟),但塔利班迄今為止仍然佔據阿富汗西南部。
2021年5月,塔利班佔領了阿富汗首都郊區地區。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黨旗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黨旗

國旗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從1978年到1992年共有三面,依次是:
第一面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是在1978年四月革命后開始使用,旗幟設計明顯帶有蘇聯社會主義色彩,整體以紅色為主,比例為1比2,左上角有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第一版國徽,國徽正中為普什圖語“人民”,上方有一顆五角星,周圍有麥穗環繞,國徽下面的牌匾寫的是普什圖語“發生薩烏爾革命的1357年四月,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四月革命發生的時間是公元1978年4月27日,是阿富汗歷1357年4月7日。第一版國徽隨著卡爾邁勒為代表的人民民主黨旗幟派上台而走入歷史,1980年4月27日,由新任阿富汗黨和國家領導人卡爾邁勒宣布停止使用。
1978至1980年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1978至1980年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第二面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是在1980年4月27日開始使用,顏色由第一版的全紅色恢復為具有阿富汗民族色彩的黑紅綠三色,黑色象徵過去,紅色象徵鮮血,綠色象徵未來,同時這三色也是典型的伊斯蘭顏色。左上國徽圖案也有所變化,沒有任何普什圖文字,換之以書本和一支筆代替,正中加了一顆放射光芒的太陽,意在代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創黨初期以教育人員為主的本質。
1980至1987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徽
1980至1987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徽
第三面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是從納吉布拉上任后的1987年12月10日開始使用,該國旗在第二面基礎上改變了國徽的樣式,取消了象徵社會主義和教育的五星和書本圖案,顯然此時標誌著納吉布拉政權開始淡化社會主義色彩,突出普什圖主義的感覺。該國旗至1992年聖戰者攻入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后停止使用。
1987至1992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第三面國旗
1987至1992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第三面國旗

政要


歷屆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88年改為總統):
努爾·穆罕穆德·塔拉基(Нур Мухаммед Тараки):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兼部長會議主席(總理),生於1918年,青年時在蘇聯大學學習,后成為反對王國政府的中堅人士。1965年成立人民民主黨,任書記。1973年幫助達烏德奪權,1978年4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4月29日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上台後與總理阿明發生矛盾,到1979年9月16日被阿明政變推翻,在政變中喪生。任期:1978年4月30日-1979年9月14日
哈菲祖拉·阿明(Хафизулла Амин):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保衛祖國最高委員會主席。1929年出生,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后在教育部任職,1965年加入人民民主黨,1967年人民民主黨分裂后領導人民派。1969年當選國會議員。1978年4月出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79年3月出任總理,同年7月兼任國防部長,9月16日發動政變上台,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保衛祖國最高委員會主席,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同年12月27日蘇聯軍隊入侵,他被殺死。任期:1979年9月14日-1979年12月27日
巴布拉卡·卡爾邁勒(Бабрак Кармаль):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兼部長會議主席(總理)。1929年生,1948年上阿曼睨中學,1951年入喀布爾大學政治學院學習法律、政治。1953年因參加反政府活動而被捕,1956年出獄,后當翻譯員,1959年重入學院,1960年畢業。1965年當選人民民主黨副書記。1967年成為黨內旗幟派領導人。1977年與塔拉基聯合,1978年被捕,4月獲釋后出任長會議主席(總理),到1979年3月下台,任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同年12月回國出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兼(國家元首)部長會議主席(總理),不久阿富汗內戰全面爆發,1981年他辭去總理職務,到1986年12月下台,定居蘇聯,到1996年病逝。任期:1979年12月27日-1986年11月24日
穆罕默德·納吉布拉(Мухаммед Наджибулла):阿富汗共和國總統。1947年生於喀布爾富商家庭,幼年時隨父親在白沙瓦居住12年,1950年代回國上學,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75年畢業於喀布爾大學醫學院,1977年任黨中央委員,1979年任國家情報總局局長,1981年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晉陞為中將,1985年任中央書記,1986年1月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委員,5月出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12月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88年11月出任總統,到1992年4月16日辭職,將權力移交給游擊隊,然後到聯合國駐喀布爾辦事處避難,到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攻入喀布爾,他被殘酷處死。任期:1986年11月24日-1992年4月16日